•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广州日报】到2035年美丽广东基本建成!广东印发《美丽广东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2024-12-04 10:26 来源:广州日报

  12月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美丽广东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宏观性、战略性、纲领性文件。期限为2024—2035年,远期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规划纲要提出,到2027年,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环境更加洁净优美,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环境健康安全和生态安全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在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无废城市”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形成一批标志性、创新性成果,美丽广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基本构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现代环境智治体系基本建成,岭南山地、南粤水网、美丽海湾等山水人文特色充分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广东基本建成。

  湾区引领,构建区域同美共富新格局

  规划纲要提出,珠三角打造更具辐射力的绿色发展主引擎。对标国际一流,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实施更高标准的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落实更严格的能源资源利用管控要求,率先建立二氧化碳总量管理制度。发挥区位和创新优势,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和技术体系,提升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平台发展能级,纵深推进绿色融合发展,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东西两翼培育更具承载力的绿色增长新动能。充分发挥“湾+带”优势,强化陆海统筹、港产城联动,推动重大产业向东西两翼沿海环境容量充足地区合理布局,逐步提高海岸线利用的生态门槛和产业准入门槛,形成与粤港澳大湾区紧密衔接、互为支撑的差异化产业分工,建设人海和谐的沿海经济带。以湛江东海岛石化基地、茂名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等建设为牵引,建设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打造广东海上风电基地。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群,协同推动新城新区、产业园区等平台绿色发展。

  加强都市圈美丽共建。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突出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汕潮揭、湛茂都市圈突出沿海经济带绿色增长极,强化都市圈生态网络一体化保护修复和生态环境协同共治。立足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加强区域联保共治,筑牢粤港澳大湾区外围丘陵浅山生态屏障,强化南部海洋生态保护链,构建跨区域生态廊道,协同做好东江、西江、北江、韩江等流域水环境保护,保障跨区域重大饮水工程水源地生态安全,推进珠江口等海域联防联治。

  创新驱动,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新高地

  规划纲要提出,高质量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深入实施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战略,巩固提升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推进钢铁、石化、化工、有色、纺织、家电等行业绿色化改造,实施基于环保绩效、能耗水平等的差异化管理政策,推动重点行业能效水平、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持续打造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等,率先建成现代化绿色制造体系。到2027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3%;到2035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绿色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保持油品消费处于合理区间,发挥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过程中的支撑过渡作用。加快规划建设清洁低碳的新型能源体系,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培育发展氢能,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大力发展新型储能产业,加快开发储能集成系统,持续深化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实施燃煤锅炉和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提升数据中心、新型通信等信息化基础设施能效水平,持续打造能效“领跑者”。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争取提升至40%左右,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协同防治,打造空气清新气候韧性样板

  规划纲要提出,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聚焦碳排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碳达峰十五大行动”,推进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低碳转型。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钢铁、石化、化工、水泥、陶瓷、造纸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管理,助推工业整体有序达峰。全面推广绿色建材、绿色建造,推动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低碳化改造。加快推动交通用能低碳多元化,完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编制温室气体清单,实施甲烷排放控制行动,加强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深化多层次的碳中和试点示范,全面推广应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

  打造空气质量改善先行示范区。推进大气污染精准化、协同化、一体化防控,深化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统筹推进固定源、移动源等污染深度治理和结构优化调整,完善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时段、重点行业差异化精细化管控措施。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完善“省一市一县”三级预警应对机制,提升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快速溯源能力,推进珠三角区域臭氧长期预测及联合应对试点,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空气质量改善先行示范区。统筹大气污染防治与“双碳”目标要求,筛选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双高”热点地区及重点领域,实施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改造提升工程。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环境管理,加大恶臭、油烟等其他涉气污染物治理力度。到2035年,PM2.5浓度力争下降到15微克/立方米。

  陆海统筹,建设珠江美丽大河三角洲

  规划纲要提出,以“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水安全保障,建立陆海协同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将珠江三角洲打造成为国际大河三角洲的美丽典范。

  打造岭南绿色生态水网。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优化调整水功能区划及管理制度。以东江、西江、北江、韩江、鉴江和珠三角河网等河道为主干廊道,以大小河涌为连通网线,以湿地、湖库为生态节点,逐步恢复各类水体的连通,构建立体绿色生态水网。因地制宜实施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增强径流调蓄能力。打通断头涌,恢复河涌、坑塘、河湖等水体自然连通。加强水网生态廊道建设,促进多源互补,实现跨流域、跨区域互联互通。提升山区型河流的生态流量保障能力,实施中水回用及闸坝联合调度,促进平原区中小河涌水体有序流动。到2035年,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达到95%以上。

  推动美丽河湖建设。制定广东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清单,结合区域特质开展分类创建,推动构建“一市一江一风光、一镇一河一风情、一村一溪一风景”全域美丽河湖新格局。珠三角聚焦大江大河,推进景观型和生态型“岭南魅力”美丽河湖建设;东西两翼聚焦中小河流,推进景观型和生态型“城水和谐”美丽河湖建设;粤北地区聚焦江河源头,推进生态型和水源型“自然野趣”美丽河湖建设。定期开展美丽河湖生态体检,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5年,具备条件的河湖基本建成美丽河湖。

  战略目标

  ——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绿色产业质量和规模明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率先建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清洁优美的生态环境。大气环境质量领跑先行,污染物协同防治取得显著成效,臭氧浓度进入稳定下降通道,水质优良比例稳步提升,生态流量得到有效保障,水生态风险有效控制,近岸海域水质整体改善,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基本建成。

  ——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森林、湿地等典型生态系统功能明显恢复,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逐步增强,生态质量指数稳定保持优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全面保护,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

  ——健康安全的环境基底。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根本管控,土壤安全利用水平稳步提升,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处置,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持续加强,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环境健康得到全面保障。

  ——和谐宜居的美丽城乡。城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环境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实现,全域建成“无废城市”,城市噪声污染防治得到加强。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持续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实现全覆盖。农业农村污染得到全面控制,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现代智慧的治理体系。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全面建成,弘扬生态文化、践行绿色生活成为全社会共识,共建共治共享的美丽广东建设新格局全面形成。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作林 骆昌威 彭文强

编辑:王璐瑶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