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上午,全国首个“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项目“伏羲一号”在广东汕尾建成投运,并完成首批养殖鱼苗投放,标志着全球最大风渔融合网箱平台在中国南海开阔海域建成,对于我国“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伏羲一号”距离汕尾海岸约11公里,由网箱主体结构和上建平台两部分组成。其中,网箱主体结构长70米,宽35米,水深约25.7米,养殖水体达到6.3万立方米,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风渔融合网箱平台,可抗击17级台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全部依靠绿色能源供能。
水上发电,水下养鱼,记者在汕尾街头听到不少市民都在议论这件祖祖辈辈都没有听说过的新鲜事,有一句特别的“入耳”:咱们做的风能,不但在海上发电,还往海里放鱼虾苗,养海鲜!
养殖用海是我国用海面积最大的海域使用类型。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位于广东湛江市东海岛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时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专门提出“支持汕尾等市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
小荷才露尖尖角 “发酵”之后更美好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伏羲一号”总投资2亿元,或许初期预计经济效益并不显著,但后续的“发酵”效应却值得期待。
初期,年产优质海水鱼类约900吨,产值约5400万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约200个;
投产3年后,形成“海上风电+深海养殖+生态增益+休闲旅游”的风渔融合示范集群,综合年产值约4.5亿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约800个;
投产5年后,汕尾风渔融合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园区将形成完整的海洋经济产业链,预计综合年产值达到百亿级,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超万个,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蓝色经济崛起示范区”未来可待
“伏羲一号”一亮相,便一举创下了“三个一”:
全球最大风渔融合网箱平台、全球抗台风能力最强网箱平台、全球首例风渔融合型深水网箱养殖与海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项目。
同时,也实现了风电与海洋牧场养殖一体运维的突破,还通过央企带头,国企跟进,市企、村企参与的模式,实现海洋牧场“国企带村企”的突破。
随着“伏羲一号”示范效应的显现,一幅“蓝色经济崛起示范区”的壮丽画卷,正在中国南海波澜壮阔地展开。
(总台记者 郑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