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佳节元宵节,俗称“灯节”。
在广东潮汕地区,元宵赏灯自古至今都是一个重大的节日活动,华灯初上之时,全城男女老幼纷纷相约观灯。潮州花灯在万众瞩目之下,年年争奇斗艳,不断推陈出新,绽放绚丽夺目的光彩。
2008年,潮州花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花灯璀璨 满城如醉】
据传,潮州人在唐朝已有观灯闹元宵的活动,不过潮州花灯产生的确切年代无从考证,可考的是,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新安余氏刊本《荔镜记》,其中“五娘赏灯”一折有说“三街六巷好灯棚”,显示潮州花灯在四百多年前已盛行,并且有着一定的艺术造诣。
潮州花灯主要分布在潮汕地区,它的兴盛与明清时期的游神赛会活动有关,盛时全城有两百多屏大花灯,另有龙凤灯、鱼灯、果子灯等,共达数百之多。花灯璀璨,争奇斗艳,吸引全城男女老幼,甚至四乡六里的乡民聚集观赏。活动结束后,人们会将花灯集中进行评比,潮州花灯的制作技艺因此逐年精进,蜚声海内外。
清嘉庆《澄海县志》描述了潮州灯会的盛况:“十一日夜起,各神庙街张灯,士女嬉游,放花爆、打秋千,歌声达旦。”又说:“今俗,元夜各祠庙张灯结彩,竟为鳌山,人物台榭如绘……至夜竞赛花灯,称‘不夜天’。”
【花灯制作:万物皆可入灯】
作为我国民间花灯艺术的一大流派,潮州花灯素以精巧多样、内涵丰富、乡土特色浓郁而著称。
潮州花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彩绘立式的屏灯;另一类是彩绘可以提携可以吊挂装饰的挂灯。制作流程一般包括构思,扎胚,装裱,装饰,组装五个环节。
屏灯集绘画、刺绣、泥塑,雕刻等潮州传统技艺为一体,以历史故事为主要内容,作品可以是人物、楼台亭阁、山水园林,也可以是花鸟虫鱼,甚至是居家日用品,几乎是世间万物皆可入灯,再配以灯光映衬,构成一幅幅完美的画景。
挂灯的造型多样,有圆、方、梅、菱、鼓、六角、八角等,可分为壁灯、串灯、花篮灯、莲花灯、水果灯、动作灯、走马灯等。材料主要是木片加上金属条片作外观框架,再罩以丝纸绢帛,而后在外表进行彩绘涂饰,最后依造型需要进行镶嵌装饰。
【花灯传承:让潮州花灯走得更远】
数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潮州花灯艺人在制作花灯过程中,大胆创新,使之内容丰富,造型精美、生动传神,更臻完美。
1961年,花灯艺师刘敬之等人为拍摄潮剧电影《荔镜记》制作了《彩楼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四屏花灯及彩灯道具一批,潮州花灯第一次搬上银幕。1964年制作花灯《三打祝家庄》参加全国21个省市花灯巡回展;1961年制作《陈三五娘》《狄青平南》及1979年制作大型屏灯《水淹金山寺》等灯屏参加广州文化公园的中秋全国灯展会展出,灯屏融合声、光、电于一体,人物在机械传动中还可以做特定的动作。此后,潮州花灯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的展出和巡游,好评如潮。
今天的潮州花灯艺人们,依然痴迷于花灯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黄韬,历时两年半完成的屏灯头面《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人物头部以泥塑制成,涂上防水颜料,按照不同人物形象描上各种脸谱,再加上潮剧特有的梳头技艺,人物的盔头等部位配以“微缩的”潮绣、饰品等,制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
为了赋予潮州花灯这一古老艺术源源不断的意蕴和活力,潮州花灯艺人们还开工作室,进校园,培养年轻人,不断丰富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广东印记》之“潮州花灯”,与你一起相约黄昏后,观赏璀璨多姿的潮州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