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数千台汽车整齐列阵,集结在小漠国际物流港。全球最大汽车运输滚装船比亚迪“深圳号”即将靠港,装载这批“中国智造”,驶往欧洲市场。
5分钟车程外,整车制造车间机器轰鸣,钢板进、整车出,生产线开足马力。“港厂联动”,活力十足。
“在深汕,是深圳”——合作区的街头,巨幅标语引人瞩目。这片火热的“飞地”,距离深圳市中心100公里,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阶段。
一年间,园区高楼拔地而起、科创企业先后落户、名校名院建设进展显著……热火朝天的实干,传递出发展的信心,彰显出这座汽车城的无限潜力。
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深汕融媒体中心供图
产业腾飞,汽车城崛起
走进深圳壁虎科技生产厂房,一排造型各异的专用车映入眼帘:纯电动物流专用车、适合野外勘探的皮卡车、尾箱配咖啡机的旅居车……不久前,来自非洲加纳的合作商到访这里,并签订协议,将在当地建设半散件组装生产基地。
“我们面向全球提供滑板底盘和商用车产品,瞄准细分市场,产品已打入欧洲、北美等海外市场。”该公司副总经理陈祖国介绍,今年投产后,计划在深汕生产300台特种车辆。
新能源汽车产业方兴未艾,深汕精心构建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为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主三辅”协同联动,加快建设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
比亚迪、京西重工、延锋国际等近30家上下游企业“串珠成链”,形成千亿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新材料、动力电池、整车制造等各环节高效衔接,紧密联动。
比亚迪工业园四期,电池包PACK项目投产不久。传送带上,刀片电池有序前进,机械臂上下翻飞,将其组装成电池模组,随后送往比亚迪二期整车项目安装上车。
“高峰期时,二期西地块日产新能源汽车1300辆,今年东地块投产,产能还会进一步释放。”比亚迪工作人员介绍。
新车下线后,不到5分钟就能送达小漠国际物流港快速装船,实现“出厂即出海”。
“15米的水深条件,全世界滚装船都能停靠。加上它位于海上‘高速路’入口,东南亚运输能节省一周左右时间。”站在小漠港码头,广东盐田港深汕港口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孔维笋介绍,该港区已开通9条外贸航线,成为华南汽车出口的门户港口。
以港促产、以产兴城。一条宽阔的通港大道,串联起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整车制造、出海外贸等全链环节,一个覆盖深圳、惠州、汕尾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廊正加速成型。
深圳中学高中园。深汕融媒体中心供图
品质提升,生活更美好
“西部发展先进制造,东部主打生态旅游,中心组团综合发展,远期规划建设CBD。这里的深汕大道、红海大道等主干道,就像是深圳的深南大道、滨海大道……”
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的大屏上,深汕地图如同一只翩飞的蝴蝶。深汕干部畅谈深汕的城区发展规划,组团化开发合理有度、条块清晰,不仅让人耳目一新,也让熟悉深圳的人倍感亲切。
2017年起,深汕特别合作区开始由深圳全面主导,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与全市一体化发展。从城区规划到基础设施,再到公共服务、营商环境,俨然一个“迷你版”的深圳。
深圳优质的学校、医院、涉及民生的城市配套及服务纷纷进驻,开到了深汕人民的“家门口”。
坐在深圳中学高中园的图书馆里,窗外蓝天青山、红砖灰瓦相映成趣。这里是深圳最大的高中园,从一片荒地中拔地而起,3所学校共提供9900个学位。
“我们坚定看好深汕的发展。”从规划之初,深圳中学高中园校办主任肖永斌就来到深汕。“高标准建设的校园,不仅能缓解中心城区学位紧张的问题,还给当地学生带来优质的教育资源。”
鹅埠街道,深汕人民医院建设即将竣工,预计年底投用。该院由北大深圳医院运营,深汕门诊部此前已运作多年。新院区建成后,将增加800张床位,进一步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水平。
保障房小区深耕村旁,一条绿意盎然的沿河步道建成,不少市民前来散步纳凉。
汽车工业园周边,出现了越来越多商铺、餐馆和酒店。夜市的大排档也日渐热闹起来。
“过去,这里的4个镇都面临人口净流出的困境,而现在,外来人口已经超过本地居民了。”在深汕工作生活几年,干部们真切感受到合作区的大变化,“人气越来越旺了!”
百安村。深汕融媒体中心供图
以城带乡,激发新动能
与比亚迪整车厂一路之隔,延锋汽车饰件(深圳)有限公司“拎包”入驻智能座舱产业园,生产汽车内饰产品。
这片企业量身定制的厂房,坐落在小漠街道金兴围村民小组集体留用地,由深汕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建设,是深汕“村企合作”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
随着汽车城建设如火如荼,一个个“村企合作”产业园项目破土而出。沉睡的留用地加速活化,重大产业项目和村集体经济“双向奔富”。
深汕特别合作区不仅是深圳唯一拥有大片农村的区域,也是深圳市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主阵地。
一直以来,深汕坚持以城带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各村因地制宜,挖掘海港、农林、美食、古寨等资源,扬优成势,呈现出“五光十色”的风貌。
沿着平整公路驶入大安村,清风竹林沙沙作响,讲述廉洁文化。不远处,红色文化产业园建设正酣,黑山羊、茶叶等文旅品牌已陆续开门迎客。
“大安村有近20处红色遗址和丰富的田园山水资源,正以社会资本带动村集体开发,打造集红色文化传承、乡村旅游发展、产业振兴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村。”一位村干部说道。
村企合作共建产业园、社会资本带动开发乡村文旅、政府指导村集体自身“造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不断推进,让村民增收、企业获利、乡村变美。
目前,深汕已先后落地蛟湖产业园、智控底盘产业园、大安红色美丽乡村等13个“村企合作”项目。2024年,9个行政村年收入超百万元,其中1村突破千万元。
2025年第一季度,深汕地区生产总值达73.42亿元,同比增长40%。这片热土上,处处充满干劲与活力,经济社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新区、产业新城、田园城市,正以惊人速度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