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国职业技能竞技的“全运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简称“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将于9月19日在河南郑州开赛。南方网推出《广东技能,中!》系列报道,深入挖掘广东技能健儿的闪耀时刻,追踪赛场最新动态,透过赛场内外看技能人才成长。
从健康服务到人工智能,从生产线到竞技场,随着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进入倒计时,聚光灯再次打在技能人才身上。
人才出圈:不断突破“天花板”
网络主播、健身教练、育婴师……许多因生活新需求兴起的职业出现在比赛项目中。不少参赛选手本身就是从业者。
“我们让每一个家庭能够没有后顾之忧,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深圳轻喜到家科技有限公司育婴早教讲师、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育婴项目(国赛精选)广东省参赛选手卢珊珊介绍,国赛考核非常系统、高要求,以她参加的赛项为例,包含生活照料、保健护理、健康管理、早期教育等,与工作实际使用的技能紧密相连。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育婴项目(国赛精选)广东省参赛选手卢珊珊。吴依妮/摄。
深圳轻喜到家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助理王晓丽表示,参加技能大赛能够让企业标准向国家标准看齐,提升从业者的职业技能水平,可以把更好的服务品质、更标准的服务的内容带给千家万户。
社会体育指导(健身)项目(国赛精选)选手、柒捌玖健身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黄会超投身于健身行业二十多年,他认为健身的意义不单在撸铁,更在于帮助大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打造健康的体型体态,塑造良好的精神状态。赛题来自于生活实际的特点,让他可以通过竞赛舞台不断推动专业提升。
从一名技工院校毕业生,成长为高级技能员,广东风神汽车有限公司邓安在技能道路上越走越远。他连续两年摘得公司工业机器人比赛桂冠,还荣获东风集团工业机器人比赛第一名,通过竞赛快速提升技能并反哺企业运维工作。在本次国赛上,他将代表广东出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项目(国赛精选)。
“这个比赛就是我们的‘天花板’。”在邓安看来,本届国赛对选手年龄的限制放宽到17岁至60岁,鼓励更多产业一线生产工人不断学习技能、提升技能。在企业支持下,他不断攻克国赛新型设备的技术难点,并将竞赛所学应用于实际生产,实现机器人数据精准采集与事前干预,提升设备效率。
企业入局:掀起“全民练兵”热潮
“赛项对标国家职业标准,从设备安装到平台开发,全是企业急需的硬技能。”作为广东省工业互联网技术项目参赛选手,树根互联教育事业部资深产品经理郑飞结合企业实战经验,力求在赛场上展现工业互联网技术人才的专业素养。
在广东,技能人才站上“C位”的同时,企业也纷纷掀起“全民练兵”热潮,将技能竞赛纳入员工培养体系,通过内部选拔赛、岗位练兵赛构建人才成长通道。
作为广东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首批链主单位,广东省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通过以赛促训、岗课赛证融合机制,发挥省机械所链主企业优势,成为技能人才的“孵化器”和产业升级的“加速器”,推动技能转化与研发创新,进一步加深校企资源互通产教融合。省机械所党总支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李英奇表示:“派技术人员参加本届国赛,可以激发他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探索欲望,这种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助于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不断突破,提升核心竞争力。”
深圳市TCL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高级经理郑佳伟表示,人工智能产业的人才门槛比较高,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基础、算法基础、数学基础,再加上技术迭代非常快,需要不断学习,行业仍面临显著的人才缺口。而派员参赛可以获得更多的技术交流机会,了解更多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有助于个人在研发能力上的提升,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快速培养人才的经验。
不止于赛:瞄准“技能趋势”培养人才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高技能人才?“复合型”“综合能力强”成为众多教练和专家口中的高频词。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新时代人才培养正在进入跨领域、跨专业的“多边形战士”模式。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项目不管是从‘机’还是‘电’方面的内容都要掌握,是对我们一个更加综合性的考核。”广东省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培训讲师、电气工程师、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智能制造工程技术项目(国赛精选)黄波介绍,智能制造工程技术赛项可能是本次大赛中涉及内容最多的一个赛项,将考核选手的数字孪生与设计、数控加工、智能产线调试、机器人程序编写、网络设计、云平台数据采集等技能。
“能够把理论应用到实际项目,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深圳市TCL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高级算法工程师、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人工智能工程技术项目(国赛精选)广东省参赛选手李展认为,通过将国赛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产,并达到效益,才是真正的价值体现。据介绍,人工智能工程技术赛项主要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以及二者综合应用三个模块的考核,基本覆盖工业相关的应用场景。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人工智能工程技术项目(国赛精选)广东省参赛选手李展。林思霖/摄。
搭好淬炼技能技艺的“练兵场”,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有沃土——拥有7.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7.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规模占全国1/8,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汽车等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也有底气——《广东省技能人才发展条例》《广东省“技能照亮前程 人才赋能产业”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政策利好不断为技能人才成长成才托底。
“技能大省”广东有义务也有需求打造人才的群英会。“国赛代表了行业最先进的技术和标准,为我们专业建设提供了改革的方向。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将带动师资力量和人才队伍培养提升。”深圳技师学院商贸学院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教研室主任林静介绍,该学院通过实施“岗课赛”一体化教学,以国赛标准培养了一批复合型电商人才,学生就业率超98%。
为进一步瞄准“技能趋势”,“靶向”培养人才,广东建成171条产业、教学、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鼓励技工院校开展“技研合作”“引企入校”。目前广东技能人才总量2201万,其中高技能人才827万。
统筹:吴诗航
文字:吴依妮
视频:李婉婷 林思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