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升级打造国际国内知名艺术节!大湾区11城联动,五大板块塑造新高度

2025-08-28 08:25 来源:南方日报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下称“艺术节”)官宣定档,将于今年9月16日至10月16日在湾区11城联动举办。

  如何办好一届国际国内知名的艺术节?记者了解到,本届艺术节在板块设计、剧目遴选与惠民深度上全面提质升级,突破传统办节模式,通过嫁接市场机制、打造行业平台、搭建市民桥梁等举措,让精品更精、业态更新、惠民更实,全面打通创新“办节”密码。

  精品更精

  塑造一届艺术节的“塔尖”

  本届艺术节突破传统板块杂糅、内容分散等问题,首先实现格局和板块上的“优化”,本届艺术节分为“艺汇湾区”剧目展演、“艺韵和鸣”艺术讲堂、“艺境共生”美术展览、“艺美生活”惠民活动及“艺彩交辉”演艺交易五大板块,全面支撑、塑造一届艺术节的“高度”。

  “五大板块首次构建起‘创作—传播—体验—消费—传承’的闭环生态,彼此呼应、功能互补,强化了大湾区文化艺术的协同发展与生态黏性。”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罗丽告诉记者。

  她解释说,“艺汇湾区”板块作为内容源头,聚焦高品质剧目展演,夯实艺术根基;“艺韵和鸣”通过艺术讲堂普及美学理论,推动知识传导;“艺境共生”拓展视觉艺术边界,丰富表达维度;“艺美生活”推动艺术下沉至社区、商圈与校园,实现普惠共享;“艺彩交辉”则打通产业环节,促进演艺交易转化。“从行业生态构建看,以往板块侧重单一功能,今年真正实现从专业创作到大众参与、产业转化的艺术全链条贯通。”罗丽认为,这是本届艺术节的重要突破。

  在剧目方面,本届艺术节推出35部中外精品剧目,体现出“精准化、多元化、标杆化”的鲜明特征。罗丽认为:“精准化体现在紧扣大湾区‘文化交融’的定位,既引入国际剧目拓宽视野,也深耕本土题材激发时代共鸣;多元化表现为涵盖音乐、舞蹈、话剧、戏曲等全门类,并积极探索跨界演出形态;标杆化则是通过名家经典与优质原创并重,既树立艺术高峰,也夯实审美高原。”例如,戏曲名家经典作品与音乐剧《小说》《我是李二狗》等在年轻人中有“圈层热度”的作品同台展演,既保障了艺术品质,也实现了受众覆盖的广度与深度。

  粤港澳大湾区也是国内外音乐交流的“桥头堡”。在今年艺术节中,星海音乐厅入选的7个剧目中,既有叶菲姆·布朗夫曼钢琴独奏会、笙艺术家吴巍领衔的丝绸爵士三重奏等国际大师音乐会,也有“乐动・舞界”这样由广州交响乐团室内乐团与香港舞者合作的跨界演出,契合多元审美需求。

  星海音乐厅主任、“乐动·舞界”原创品牌总策划王冬云介绍,该项目首演便好评如潮。去年,与香港康文署共同策划的香港篇亮相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今年,粤港两地核心团队主创再度集结,将这台融合古典音乐、现代舞、AI视觉艺术、沉浸式音响技术等多元艺术的节目,搬回原创地星海音乐厅的舞台,成为本届艺术节极具艺术创意、备受瞩目的跨界演出。

  业态更新

  戏曲小剧场等耳目一新

  你听说过“喷空”艺术吗?本届艺术节期间,由豫剧名家李树建打造的、融合沉浸式小剧场与河南“喷空”艺术的《清风亭上》《程婴救孤》,将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上演。

  “‘喷空’和‘评书’类似,说一段、唱一段。演员还会走到观众席,与观众互动。”李树建表示,该沉浸式小剧场作品入驻北京、上海、郑州等地,皆演出火爆,希望也能给大湾区观众带来惊喜。

  本届艺术节戏曲板块着力推动传统戏曲与现代演艺业态深度融合,呈现出“传统焕新+业态突破”的鲜明特色。

  记者梳理节目单发现,戏曲方面汇聚了史依弘、李树建、曾小敏、彭庆华等京剧、豫剧、粤剧名家,带来《霸王别姬》《锁麟囊》《程婴救孤》等经典剧目,让观众近距离感受戏曲艺术的深厚底蕴与精湛技艺;更通过沉浸式小剧场等创新形式,打破传统观演关系,引导观众从“被动欣赏”转向“沉浸参与”,提升戏曲的互动性与吸引力。

  “通过跨地域、跨剧种的深度交流,既‘引进来’优秀剧目丰富本地文艺生态,也推动粤剧等岭南戏曲‘走出去’,实现湾区艺术更大范围的传播与认同。”广东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曾小敏介绍,本届艺术节不仅有本地院团推出的重磅新作,更吸引来自全国多个省市的高水平戏剧、戏曲院团携代表作参演,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与文化优势,真正成为汇聚全国精品、促进艺术交流的平台。

  本届艺术节上,广东粤剧院新编粤剧《最是女儿香》《红头巾》将登场,以独特视角带领观众认识岭南文化的不同侧面;深圳市粤剧团携《决战之燎原》也将亮相,该剧系2014年广东粤剧院与网游《剑网三》合作打造的粤剧《决战天策府》之续作,将继续刷新大众对粤剧跨界创新的认知。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塔小剧场、广东省话剧院竹丝岗小剧场、广东现代舞团小剧场等演艺新业态在本届艺术节精彩“上新”。现代舞《那时此刻》将在广州塔小剧场和广东现代舞团小剧场上演;广东省话剧院竹丝岗小剧场将上演话剧《年龄是一种感觉》《封锁》。

  “大湾区蓬勃发展的演艺新业态,大大丰富了文化产品供给,让更多观众走进剧场享受艺术,成为演出空间的‘共历者’。”广东省话剧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鞠月斌介绍,以竹丝岗小剧场为例,有望借助本届艺术节的影响力“擦亮”品牌,目前剧场热度持续走高,针对不同群体推出的多元化剧目如粤语话剧、戏曲小剧场等,都是一票难求,观众上座率均达95%。

  惠民更实

  让艺术成为“生活必需品”

  以高品质文艺供给惠及湾区民众,是本届艺术节另一大亮点。记者了解到,在本届艺术节“艺美生活”惠民活动中,公益演出场次增至150场,覆盖范围扩展至学校、公园、商圈等公共空间,配合低票价政策,真正实现“艺术下沉”。

  由星海音乐厅承办的“二沙岛户外音乐季”亦是今年艺术节惠民活动的重要内容。据王冬云介绍,音乐季涵盖古典音乐、合唱、现代舞、亲子剧场等多元类型,秋高气爽时节的每个周末在户外草坪搭建起舞台,观众席地而坐,近距离欣赏由在地音乐家带来的高质量演出。“全岛即舞台,万物皆旋律,市民漫步二沙岛,就能在沉浸式艺术氛围中感受与多元艺术亲近的魅力。”王冬云说。

  记者还留意到,本届艺术节搭建艺术名家与普通市民“面对面”互动交流的渠道,在“艺术讲堂”板块,加大了对公众开放参与的力度,多方面贴近群众。一方面,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开设“艺术生态与城市发展”“交响乐的历史回顾与当下诉说”等丰富多样的主题讲堂,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群众的兴趣需求;另一方面,艺术节将讲座安排在多个公共空间,如广州大剧院、星海音乐厅等,方便市民就近参与。艺术节还通过线上直播等方式,扩大艺术讲堂覆盖面,同时设置互动环节,鼓励观众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增强交流,让艺术走进群众生活。

  “艺术惠民力度加大,本质是‘文化资源再分配’实践,也是顺应新大众文艺时代的一种举措。”罗丽认为,本届艺术节在艺术普惠性上作出新尝试。她认为,从行业看,这让艺术从“小众消费”转向“大众共享”,激活城市文化活力,大湾区作为多元文化汇聚地,惠民活动能加速文化融合、培育艺术消费习惯;对群众而言,低票价、进基层等举措,让艺术成为“生活必需品”而非“奢侈品”,既丰富精神生活、提升审美素养,也增强城市文化认同感——当群众频繁参与艺术节,会更认同城市的文化温度,形成“以艺聚人、以文化城”的正向循环,推动大湾区从“文化交融区”迈向“文化共荣区”。

  南方日报记者 王涵琦 徐子茗

编辑:吴潜之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