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内容:
主持人苏荣才(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三场,我们来到了龙华区,这是市政府新闻办走进各区举办发布会、组织媒体到各区开展调研采访的第六站。今天主要是介绍龙华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并且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的提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龙华区人民政府区长雷卫华先生;
龙华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董彧先生;
龙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徐红丽女士;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华管理局局长李昆先生;
我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苏荣才。
首先,有请龙华区人民政府区长雷卫华先生,介绍龙华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有请。
雷卫华:尊敬的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龙华的关心和支持,也非常荣幸、非常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向大家介绍龙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龙华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改革基因、开放禀赋与生俱来。当前,全区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龙华实践。过去一年,龙华GDP已经历史性突破三千亿大关,达到30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再破千亿元、增长20.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613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53亿元,外贸进出口额达5383亿元,龙华稳居全国工业百强区第13位、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23位。今年上半年全区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中有进,GDP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坚决扛起经济大区挑大梁的责任担当,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制定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方案,以“四新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力争到“十五五”末GDP实现翻一番,突破6000亿元,再造一个新龙华。
下面,我主要从“两大新产业、三大新动能、四大新城区、五大新福祉”四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一)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两大“新产业”,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龙华是深圳的产业大区,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在2017年、2018年和2022年连续突破4千亿元、5千亿元和6千亿元大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4.1%,先进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近七成。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全市“20+8”产业布局,重点抓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个体系的深度互促融合。
一方面,加快打造“1+2+3”先进制造业体系。“1”就是以数字经济为引领。2023年,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企业达1104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总产出5346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约30%,数字经济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当前,我们正在加快建设深圳数字经济核心区,重点打造智能终端、网络通信2个四千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十五五”末数字经济规模超一万亿元。“2”就是以新能源、高端医疗器械两大产业为主要支撑。我们正在建设两个平方公里级的能源科技城和国际医疗器械城,打造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3”就是以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低空经济、现代时尚三大产业为潜力新赛道。重点打造成三个300亿级的产业集群,形成新的增长引擎。特别是,低空经济方面,龙华拥有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不久前的国庆假期,深圳连续7天上演了精彩纷呈的万架无人机表演,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这场视觉盛宴的技术提供方和执飞方,就是来自龙华的大漠大智控企业,这家公司还创造了无人机表演的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单台电脑控制最多无人机同时升空、最多无人机组成的空中图案)。
今年以来,我们陆续出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1+22”系列政策,包括1个行动计划和22个专项政策,这些政策措施将有力支撑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在“十五五”末突破一万亿元大关。
另一方面,加快构建“3+3+2”现代服务业体系。第一个“3”是软件信息服务业、商贸服务业、创意设计三大优势产业,第二个“3”是产业金融、智慧物流、数字文旅三大成长型产业,最后一个“2”是专业服务、高品质生活服务两大潜力产业。力争3年后到2026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65%。
(二)充分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新动能”,巩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优势。一是注重以改革激活力。坚持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为突破口,积极推出一批具有龙华特色的标志性、引领性改革品牌。比如,我们探索实施的“多调联动 精智解纷”工作法作为深圳唯一案例,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我区获奖代表还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二是注重用开放聚合力。今年上半年,全区外贸外资增长态势非常好,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8.9%,新增外资企业136家,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46.7%。同时,我们创建了龙华区国际合作中心,落户了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热情接洽了阿联酋哈伊马角酋长等不少重量级外宾。上个月,我们还在国合中心成立了龙华区“产业出海联盟”,就是要“一揽子”服务辖区企业抱团出海、借船出海、拼船出海,进一步增加全球市场“含深度”。
三是注重向创新要动力。全国首台国产体外膜肺氧合仪(ECMO)就诞生在龙华,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作为全市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也落户在龙华,我区新型显示器件集群还入选了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当前,龙华拥有376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940家企业还上榜深圳市创新型中小企业榜单。接下来,我们将坚定不移抓改革、促开放、强创新,以强劲动力推进龙华现代化建设。
(三)全面建设宜居、枢纽、韧性、智慧四大“新城区”,筑牢高质量发展的能级支撑。最近,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将我区民治和龙华街道纳入都市核心区,布局了龙华城市功能中心和民治城市功能节点,为我区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新格局提供了科学指引。我们将坚持“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加快构建“区域协同、功能合理、集约高效”的城区空间开发利用体系。首先,在规划上强化战略引领,重点打造南北“双中心”南北“双十园”,加快形成龙华中心区的新格局。龙华的南部区域,座落了深圳北站这一粤港澳大湾区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汇德大厦、汇隆商务中心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林立,深圳图书馆(北馆)、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市文化馆以及市新华医院、市第二儿童医院等市级“三馆两院”陆续建成投用,这里已成为龙华发展比较好的南部中心区,现代化都市氛围日益浓厚。接下来,我们将依托现有良好的基础,全面建设北站数字经济、大浪现代时尚、中部国际工程设计3个总部经济集聚区,高标准建设龙华中轴数字产业核心区,打造承载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数字产业中枢”。龙华的北部区域,是我们面向未来重点打造的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深圳新一代中心区,我们将加快推进龙华中心片区规划建设,打造成深圳都市圈北拓中心、生态宜居型绿美智城。同时,我们注重“三生”融合,因地制宜实施南北“双十园”连通示范项目,将串联九龙山、鹭湖、梅林关等超100平方公里的蓝绿空间,促进自然与城区融合发展。其次,在建设上坚持宝地宝用,重点打造7个重点片区和11个集中连片开发区,增强城区发展“集约度”。比如,我们正在加速推进梅林关片区规划建设,对标纽约哈德逊城市广场、巴黎拉德芳斯区打造垂直立体的“轨道上盖之城”,新增开发量达180万平方米,总投资近700亿元,“英雄难过梅林关”将彻底成为历史。同时,我们强力推进11个集中连片用地整备,目前已释放13平方公里优质空间,形成可招商用地3.15平方公里,截至9月底,集中连片开发完成总投资约117亿元,体量居全市第一。最后,在治理上做到智慧高效,重点完善“1256”精智治理体系。我们注重构建一个社会治理的“智慧大脑”,坚持减负赋能、提质增效两个导向,完善组织、运行、评价、制度、保障等治理五大体系,实施系统提升、智能驱动、精细增效、社会协同、专业赋能、法治保障等六大工程,努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四)持续增进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五大“新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北站社区视察,强调要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比如,教育医疗方面,自龙华区成立以来,我们新改扩建公办学校61所,新增公办学校学位超11万座,增长了近2倍。我们还在2所区属医院成功创三甲的基础上,加快推动3所市属医院年底开业运营,总床位数达到近8000张、增长1倍多。接下来,我们将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实施五大惠民计划,持续增进民生“新福祉”,努力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区人民。
在这里,我们诚挚邀请广大企业家、海内外英才和各位媒体朋友多到龙华走一走、看一看,与我们一道携手共创美好未来!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苏荣才:谢谢雷卫华区长。接下来,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名称。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我是光明日报的记者。请问雷卫华区长,刚刚您在介绍中提到了要“再造一个新龙华”,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龙华将如何实现这一次历史性飞越?
雷卫华: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回顾龙华设区以来的改革发展历程,这片生机勃勃的热土已经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越”:2011年,龙华新区成立,实现了从工业重镇到功能新区的第一次飞越;2017年,龙华区成立,实现了从功能新区到行政区的第二次飞越;2020年,市委赋予龙华新的战略定位,将龙华纳入深圳都市核心区,寄望龙华打造新兴产业高地和时尚产业新城,龙华全面开启第三次飞越。当前,龙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高位求进的关键阶段,必须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我们有信心、有底气,也有责任、有担当,力争到“十五五”末GDP翻一番达到6000亿元,“再造一个新龙华”,奋力实现“第四次历史性飞越”。
再造新龙华、实现新飞越,我们有优质的企业和项目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近年来,我们坚持招大引优,成功落户华为、美团、开市客、海克斯康等世界500强投资项目,迈瑞医疗、长城证券、中信海直等上市企业投资项目,中建八局、国家电投、中国联合工程等央企国企投资项目,海辰储能、科莱电子等龙头骨干企业投资项目。这些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大企业大项目,将在未来3-5年逐渐进入成果集中涌现期,陆续建成投用,形成新的增长点。预计到“十五五”末,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将突破一万亿元大关,服务业增加值超过3600亿元,商贸业规模超过48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2200亿元,为全区GDP实现翻一番提供坚实支撑。
再造新龙华、实现新飞越,我们有硬核的产业创新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龙华拥有三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工业富联、华为、树根互联)、两家世界级“灯塔工厂”(富士康观澜工厂、龙华工厂),数量均居全市第一;龙华高新园火炬纳统企业增长率全市第一,创新型中小企业年度认定数量全市第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年度认定数量和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均居全市第三。可以说,产业创新是龙华经济的显著特点和突出优势。接下来,我们将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力争到“十五五”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级创新载体数量实现“双翻番”,努力跻身全国创新百强区前十名。
再造新龙华、实现新飞越,我们有充足的产业用房用地提供有力的空间保障。近十年,我们通过土地整备等多种方式释放出25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其中近4年就通过三轮大地块整备释放了13平方公里优质产业空间,相当于一个市级重点片区的面积。我们将持续拓增量、优存量、提质量,到“十五五”末,塑造10个以上现代主题产业园区,完成70个以上旧工业区提升改造,通过“工业上楼”打造500万平方米“垂直工厂”,新增释放8平方公里集中连片产业空间,努力做到“只要有好项目,龙华就有好空间”。
再造新龙华、实现新飞越,我们有一流的营商环境提供最优的政务服务。龙华一直以来都把服务企业和企业家,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努力打造企业办事更方便、项目推进更顺畅、投资兴业更安心的创新创业首选地。比如,我们在全市率先推行“免申即享”改革,累计推出五批116项“免申即享”清单,累计兑现政策红利20多亿元,惠及约80万企业和群众,事项覆盖范围、事项数量、补贴金额、受惠人数均居全省第一。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全域通办、一网同办,推出更多“秒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打造更高水平的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城区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共同推动龙华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记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提问,请问徐红丽局长,龙华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刚刚区长提到龙华近期出台了关于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政策,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徐红丽: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龙华的立区之本。全区拥有1914家规上工业企业、39家上市公司、13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03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023年,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300亿元,其中,智能终端、网络与通信产业增加值均超300亿元,分别位列全市第2、3位,此外还有高端装备与仪器、生物医药、大健康、智能机器人等4个产业集群增加值位列全市前三位。
因此,今年,我们立足全区制造业厚实家当,在对总结上一轮“1+N+S”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了迭代升级,精准聚焦,制定出台“一个行动计划”+“22个专项政策”,构筑形成未来三年龙华支持制造业发展的“1+22”政策体系。“一个行动计划”是指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22个专项政策”包括11项普惠性政策、11项产业集群政策。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政策体系是对过去三年“1+N+S”系列政策的“迭代升级”,是为辖区企业量身定制的“政策大礼包”。具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政策覆盖面广。11项普惠性政策分为创新发展、企业招引培育、要素资源保障三大类别,涵盖鼓励企业技术改造、中小微企业服务、企业上市培育、发展总部经济等各领域,不分产业类别,适用于区内所有企业,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服务保障。比如,近期出台的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就包含建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支持企业平稳发展壮大、强化多层次产业空间保障、强化产业链协作、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等内容,为进一步构建小巨人企业引航、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示范、创新型中小企业支撑的优质中小企业发展体系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
二是政策产业导向强。11项产业集群政策既包含落实全市“20+8”产业布局,支持龙华区重点布局的智能终端、网络与通信、智能传感器和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4项政策。同时,紧密结合龙华产业特点和发展方向,包含了支持软件产业、高端医疗器械、现代时尚文旅等产业集群发展的7项政策,将进一步加快产业链上下游招引和企业培育壮大,构建多支柱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三是政策支持力度大。经初步测算,整个政策体系3年内将拿出超45亿元的“真金白银”支持产业发展壮大。其中,11项普惠型政策3年内预计支出超30亿元,11项产业集群政策3年内预计支出超15亿元。可以说,这是龙华区近年来支持力度最大的一项政策措施。以低空经济产业集群为例,我们计划3年内拿出2亿元,从引培产业项目、支持创新发展、拓展应用范围、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产业生态等五个方面,成体系、全链条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相信,有雄厚的产业优势和坚实的企业基础,加上“1+22”政策体系的赋能加持,龙华一定能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更大成绩、结出丰硕成果。我们诚挚欢迎广大企业和投资者来龙华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共赢未来。谢谢!
记者:我是深圳特区报记者,想请问董彧局长,刚刚区长介绍龙华正在奋力打造“双城”——千亿级的能源科技城和平方公里级的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请问在“双城”建设方面,龙华有哪些基础和优势?未来又有什么目标和规划?
董彧: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也非常感谢您对我区“双城”规划工作的关心。“双城”是基于龙华区“1+2+3”先进制造业战略体系中的“2”,即新能源及储能、高端医疗器械两大支撑产业,规划打造的两大产业集聚创新高地,一个是能源科技城,另一个是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首先先介绍一下能源科技城情况。
一、能源科技城方面
龙华能源科技城三大核心区位于龙华北部,其中核心片区包括茜坑片区、求雨岭片区、庙溪片区,三大核心区占地面积约1300公顷。经过近两年打基础、立架构,已初步构建全要素一体化产业生态,呈现出三大基础优势。一是规模发展优势,我们目前已经汇聚了能源科技企业超过了400家,其中包括中石油、南网电动、科达利、氢蓝时代、汇川技术等一批行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去年2023年已经实现总产出超千亿元。二是数字发展优势,我们在全市率先打造数字能源融合发展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进一步夯实数字先行发展优势。三是绿色金融优势,市储能产业发展基金已经顺利落地龙华,基金总规模达200亿元。
能源科技城的总体目标是推动龙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成为未来能源科技产业的关键技术策源地、创新成果试验田、先进制造集聚区以及开放合作桥头堡。到2030年,我们预计能源科技城产值规模预计将突破2000亿元,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能源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我们的建设思路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产业布局方面,打造“一数四新”产业生态,“一数”是指数字能源,也是我们的特色产业,“四新”分别为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新型电力系统;二是平台建设方面,聚焦钙钛矿、固态电池等新型光伏储能技术,打造近20个有全球影响力的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场景示范方面,打造绿色低碳节能园区的示范窗口、源网荷储等一体化综合应用的示范基地和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的全要素示范平台;四是在空间储备方面,构筑“一带三核多组团”空间格局,预计在2025年将释放产业用地约30公顷,2027年释放产业用地近百公顷。
二、接下来我再介绍一下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
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处于深圳市中轴核心区,机荷高速、梅观快速路穿越而过,轨道4号线、22号线、18号线、深广中轴城际(规划)均在此交汇,核心区6.5平方公里。
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这个名字所蕴含的,也是我们医疗器械产业雄厚的发展基础。在这里,86家医疗器械企业已形成集聚态势,迈瑞医疗、普门科技、安保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在这里落地生根。我们拥有3个重量级“一”:一是拥有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唯一的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二是拥有大湾区唯一的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代表处和产业加速中心;三是即将落户我市唯一的50亿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基金。
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的总体目标是,聚焦深圳市“高端医疗器械制造承载区”定位,构筑“双核引领,三带联动,五区支撑”发展格局,力争到2030年,总产值达到600亿元,成为创新机制高效、产业链配套健全的“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城”。
我们的建设思路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在产业布局方面,将聚焦植介入器械、高端医学影像、体外诊断、生命监护和生命支持、医用耗材、放射治疗、康复养老器械以及智慧医疗等八大领域,构筑世界级医疗器械科技产业高地。生态营造方面,将集中建设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检验检测、产品转化和医企协同的全周期产业服务平台。在基础配套方面,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理念,打造集产业现代化、园区运营专业化、设施智慧化和人才高端化的产城融合典范城区。在空间释放方面,分五期有步骤释放城内产业空间,其中,一期已落地硅基仿生、北芯生命等优质企业,二期土地整备工作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预计年底将成功释放13公顷的产业用地。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
记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刚才区长提到,龙华正在谋划新的中心城区,重点提到了南北“双中心”、南北“双十园”的规划设想,能否请李昆局长具体介绍一下?谢谢!
李昆:首先,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空间载体,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大家都很关心城市的建设发展,在这方面,龙华区一直是先行者、推动者、践行者。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强化规划前瞻统筹引领,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和内涵品质。前不久,《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得国务院批复,规划将龙华南部纳入都市核心区范围,在龙华北部规划打造龙华中心,在此基础上,龙华区提出了南北“双中心”、“双十园”的战略设想,全面融入全市“一核多心网络化”的城市空间格局,力求以高水平的城市规划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南北“双中心”是推动龙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其中,南中心由深圳北站国际商务区、梅林关枢纽、华南物流园3个片区共同构成,形成“三位一体”发展格局。近几年,这个区域累计投入超千亿元,是龙华区着眼当下、全力打造的都市核心区。片区发展与深圳“20+20”产业规划充分衔接,集中布局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商业办公、休闲娱乐等功能,同时通过地下空间和平台上盖一体化设计建设方式,强化深圳北站、梅林关枢纽的立体交通服务效能,逐步打造成企业总部云集、商业街区兴旺的集聚地,实现“人、产、城”融合发展。
北中心以突出“行政+科技+文化+生活”综合服务效能的鹭湖中心城为主体,联动观澜文化特色小镇、九龙山数字城等片区,是龙华区面向未来、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一代中心区。北中心的发展策略可以概括为三个新:一是新的发展能级。发挥鹭湖大型公建群、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集聚优势,助力九龙山数字城、国际医疗器械城等新兴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二是新的空间品质。通过打造“超级十字山水轴”,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把绿色发展融入城市建设全过程,建成“有故事”“能漫游”“亲自然”的城市目的地;三是新的交通网络。加快22号线、18号线、深广中轴城际、鹭湖枢纽等建设,拉近与前海、河套、福田中心区、机场等城市重要节点的时空距离,同时为“低空经济”应用场景预留空间,构建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
另一方面,南北“双十园”是美丽龙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一环。龙华区落实“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工作部署,结合蓝绿空间本底资源,提出打造南北“双十园”的规划设想,建成后将成为全市建设规模最大、串联公园数量最多的休闲游憩网络。其中,南部“十园连通”以“串珠成链”的方式,将北站中心公园、白石龙音乐主题公园、玉龙公园、红山文化公园等多处公园绿地及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图书馆北馆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串联起来。游憩路径总长约20公里,可骑行、步行、观光,并通过“鲲鹏径”与福田“五园连通”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构成深圳“山海连城”中部示范区。
北部“十园连通”通过绿道、碧道和骑行径等方式将茜坑水库、犁头山郊野运动公园、观湖世纪广场、鹭湖滨水公园、马蹄山公园、龙华中央公园、牛湖水碧道等生态空间串联起来,衔接鹭湖大型公建群和多个历史风貌区,游憩路径总长约50公里。同时通过省立5号绿道连通“凤凰径”和“樟坑径山廊”,接入全市生态游憩网络;南北“双十园”之间通过约14公里的观澜河滨水骑行径,实现南北连通,让市民朋友更好地畅游龙华,体验山水融城的独特魅力。
接下来,龙华区将继续加快推动南北“双中心”、“双十园”的规划建设,努力把美好的规划蓝图变为现实画卷。谢谢!
苏荣才:刚才雷卫华区长介绍了龙华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并且和董彧、徐红丽、李昆三位局长一道回答了大家的提问。我们这次发布会的图文实录将在深圳发布和深圳政府在线等官方平台刊发,同时,读特、壹深圳、i深圳等媒体平台也会有图文和视频的回放。
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