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1-12-03 16:42:51 | 来源:南方网

12月3日上午,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新闻发布会,由广东省副省长王曦同志主发布,白春礼院士作视频发布,省委宣传部、省科学技术厅、广州市政府、南沙区政府、“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本场新闻发布会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梅志清主持。

  

    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办主任梅志清

  主持人梅志清: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为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定于2021年12月11日至13日在广州举办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本次论坛以“探索未来,共享科学”为主题,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发起,科技部、中科院、中国科协为指导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为主办单位。

  为帮助大家更加充分地了解此次论坛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邀请到广东省政府领导以及省科技厅、广州市政府、广州市南沙区政府、“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等部门和机构的负责同志介绍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的筹备情况和特色亮点,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有:

  视频出席的是:“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先生。

  现场出席的是:广东省副省长王曦院士;广东省科技厅厅长龚国平先生;广州市副市长王东先生;广州市南沙区区长董可先生;“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秘书处主任曹京华先生;我是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办主任梅志清。

  首先,有请白春礼院士视频介绍相关情况。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

  白春礼: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习近平主席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指出,要实施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合作,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为新时代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指明了方向。

  2018年11月4号,“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正式成立,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作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首个由中国发起成立的国际科学组织,ANSO目前已发展成为有67家的成员机构,覆盖了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和大洋洲50个国家和地区的组织,其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三年来,围绕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清洁用水、粮食安全、沙漠化防治等涉及民生的共性科学挑战,我们深入实施联合研究计划,支持了境内外的联合研究项目和抗疫专项共计有52项,推动构建了19个国际专题网络。这些项目和网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科研能力建设和改善民生做出了贡献,成为融入了全球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一个积极因素。

  三年来,我们积极参与国际联合抗疫,向急需的成员国家捐赠了一批物资,第一时间向全球科技界分享新冠病毒基因测序和最佳的抗疫经验,积极推动开展新冠疫苗、药品、试剂盒的研发国际合作,为中国“蛋白质重组疫苗”在国内外获得紧急使用许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使该疫苗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产品;推动以国际合作手段建立和运行新冠疫情精准预测的分析平台,有力支撑了全球抗疫,提高了中国的影响力。

  三年来,我们注重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组织和参与了百场国际会议、论坛、培训和科普展;为一千名外国留学生提供了来华学习奖学金,学生来源于数十个国家和地区。ANSO已成为真干事、干实事、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交流合作平台。

  三年来,我们发起“一带一路”创新发展智库,组织战略咨询报告,搭建高精准的疫情预测平台,启动重大咨询项目,发布创新发展报告,为高质量构建“一带一路”提供智力支撑。

  朋友们,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是中国国家战略,更是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的新起点。为此,ANSO应邀与广东省联合发起首届大湾区科学论坛,旨在把此论坛打造成为“科技达沃斯”。希望用好广东改革开放40多年积累的发展经验,充分发挥国际科学组织,广泛凝聚海内外科学家和创新资源的纽带作用,助力大湾区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朋友们,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探索未来,共享科学。希望大家能够聚焦世界科技前沿趋势、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构建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促进解决可持续发展等关键性重大问题,实现跨国界、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向解决全球共性挑战提供中国方案,讲好中国故事。

  预祝大湾区科学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梅志清:谢谢白春礼院士。下面,有请王曦院士发布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的总体情况。

广东省副省长王曦

  王曦: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很高兴在这里向大家介绍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有关筹备情况。首先,受马兴瑞省长委托,我谨代表广东省政府,对各位媒体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广东科学事业发展的热心关注表示衷心感谢!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这个重要历史关键节点,经国务院批准同意,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落户广东,意义重大而深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东科技创新发展的充分肯定,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办好大湾区科学论坛寄予的厚望。

  刚才,白春礼院士在视频中已介绍,大湾区科学论坛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发起,以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指导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为主办单位,2021年论坛将于12月11~13日在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召开。大湾区科学论坛作为“共商共享全球科学发展与促进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科学交流研讨、科学成果展示、增进科学共识、创新合作机制于一体的全球科学家盛会,规格高、国际化、影响大,是广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

  本届论坛以“探索未来、共享科学”为主题,汇聚了全球顶尖科学家和国际科学组织,共同探讨全球科学发展趋势及其对未来的影响,促进各国科学交流互鉴,为推动地区和全球科学大繁荣、大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论坛采用“线上视频+线下参会”形式,按照“1+6+1”的模式设置举办1场高规格的全体大会、6场分论坛和1场湾区科创峰会特色活动。其中,12月11日召开的全体大会包括开幕式和高层论坛,拟邀请国家领导人、国家部委和机构负责人、港澳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国际组织负责人致辞,并请中外顶尖科学家嘉宾进行主题演讲;分论坛包括生命科学论坛、网络通信论坛、可持续发展论坛、海洋科学论坛、纳米科学论坛和工业技术软件论坛。

  作为东道主,广东对办好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坚持高规格、高质量、高水平的举办要求,扎实推进各项筹备工作,目前已基本准备就绪。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是打造高端展示窗口,全面展现大湾区科技创新重大成效。近年来,广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以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相继落户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以广深港、广珠澳“两廊”为主骨架的大湾区创新布局加速成型成势。我们将以举办此次论坛为契机,向世界展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期望在开放、平等的基础上打造同全球科技界紧密合作的窗口,深化全球科技合作。

  二是汇聚全球科学智慧,助力大湾区打造全球重要创新引擎。本次论坛的发起方“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作为具有重要影响力国际科学组织,将发挥连接全球科学家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纽带作用,共融全球智慧,驱动湾区发展。此外,论坛聚焦生命科学、纳米科学、网络通信等全球科学前沿热点和广东优势领域,广泛邀请全球相关领域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专家、青年科学家以及工商界人士参与研讨、深入交流,力促各国共享创新思想和发展理念,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支点,为构建世界科学共同体注入新功能。

  三是广泛凝聚合作共识,探索应对全球性挑战新路径。本次论坛既面向前沿基础研究,也关注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广泛邀请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参与讨论。在6场分论坛中,相关专家将就未来新冠肺炎疫情及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与预警、推动世界网络通信技术与产业健康发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等主题,探讨未来科学发展趋势,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形成更多合作共识,开辟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新路径。

  四是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崇尚科学新风尚。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高级别的科学盛会,本次论坛邀请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薛其坤院士等超百名国内外院士专家齐聚广州,分享生命科学、量子科学、高能物理等领域优秀研究成果。论坛期间,各地将同步举行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普活动及科学沙龙,激发青少年热爱科学、乐于探索的兴趣,激励广大科研人员以科学家精神为指引,把科学追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大潮中。

  与此同时,我们从严从紧从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要求,专门成立了疫情防控组,制定了严密的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全面压实疫情防控责任,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朋友们,大湾区科学论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大家的关心关注、大力支持和积极宣传。我们诚挚邀请媒体朋友们莅临论坛现场,充分挖掘亮点特色,深入开展新闻报道,向世界讲好湾区创新故事。

  谢谢大家!

  主持人梅志清:谢谢王曦院士的主发布。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下面开始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请问龚国平厅长,当前,广东正携手港澳共同推动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您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在推动科技创新及自立自强上有哪些优势,以及未来如何发力布局?谢谢。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龚国平

  龚国平:谢谢。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大湾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我们感到,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有很多的优势。比如,我们有中央政策支持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批准在湾区内建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近期又出台横琴、前海合作区建设的重大利好,这是我们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最大信心和底气。我们有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为脊梁的大湾区创新资源集聚空间格局初步形成,拥有较为完善的实验室体系,已建成运营并持续谋划散裂中子源、超算中心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批高水平创新研究院相继落户湾区。依托这些高端创新平台,我们又集聚了一大批高水平人才团队。2020年,大湾区内研发投入达到近3600亿元,“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2年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4年位居全国首位。我们有创新协同互补的优势。珠三角地区产业体系完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全国第一,是世界重要的高技术产品制造基地;香港是重要的中心城市,法律、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达,拥有一批高水平大学,基础研究能力强;澳门是联系葡语国家的重要纽带,在中药研发等领域具有特色优势。三地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1+1+1远远大于3”的效果。我们有科技治理制度协同创新的优势。大湾区是具有改革奋进精神的地区,近年来在推动湾区创新资源顺畅流动方面,我们加快推进以“钱过境、人往来、税平衡”为核心的系列政策创新。广东积极向港澳开放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实现各级财政科研资金过境港澳。实施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吸引全球高端人才在湾区内创新创业,在粤工作的外国高端人才数量占全国1/5。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三地优势,携手打造大湾区协同创新共同体,推动大湾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一是聚焦国家重大需求,持续加快大湾区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构建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协同港澳体系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应用数学中心、中药新药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广深港”“广珠澳”走廊科技创新资源布局,打造一支具有大湾区特色的“科技王牌军”。二是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着力强化源头创新供给。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围绕量子科技、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重点领域,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布局,三地形成合力积极对接国际重大科学计划,力争在“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上创造“大湾区模式”、跑出“大湾区速度”。三是聚焦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科技支撑引领能力。充分把香港和澳门国际联系广泛、专业服务发达等优势,同广东产业体系完整等优势更好结合起来,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集群,集中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创新高地,更好发挥高新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作用,形成协同互补发展格局。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大湾区企业“千军万马齐创新”的局面。四是聚焦规则衔接,打造开放协同创新共同体。完善大湾区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创新要素在三地便捷高效流动和共享,促进大湾区创新链对接联通。支持港澳青年来粤创新创业,加强粤港澳孵化载体布局建设。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大力营造“近悦远来、栓心留人”的良好环境。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刚才龚厅长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领域方面的优势和布局情况。在广州南沙落地大湾区科学论坛,也是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举措之一。请问,进入“十四五”时期,广州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方面有哪些基础和着力点? 谢谢。

广州市副市长王东

  王东:大湾区科学论坛对推进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对于广州进一步汇聚全球顶尖的科学家资源、进一步扩大国际科学交流、打造世界一流科学高地、推动广州融入国际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创新体系也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引擎,近年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强市,整体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广深港创新集群”连续两年居全球创新指数第2位;广州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 全球排名跃升至第15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也在不断集聚,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两大国家级战略科技平台挂牌运行,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2个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获批建设。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方面,广州获奖共22项,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荣获全国唯一创新团队奖;深海可燃冰钻采、天河二号超算应用入选中国科技十大进展;去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256亿元,居全国城市的第二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2万家,居全国的第四位。

  进入“十四五”时期,广州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坚定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四个面向”,我们将聚焦“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以更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来支撑科技强国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着力推动:

  一是着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创新空间布局。高水平建设“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将广州实验室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打造成为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队”和“王牌军”,并且构建以中新广州知识城和南沙科学城为极点,以“一区三城”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轴,共建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

  二是着力增强创新源头供给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将加快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的体制机制,聚焦“卡脖子”问题深入实施重点领域研发攻关计划,着力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攻关,系统布局“补短板”和“扬长板”重点方向,推动在更多科技领域实现领跑、并跑。

  三是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撑产业进一步创新发展。加快建立以科技金融为主线的企业支持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构建“中小微企业-高成长性企业-隐形冠军企业-领军企业”成长链条,打造一批产业发展的新标杆。

  四是着力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行“负面清单”“揭榜挂帅”“以赛代评”“以投代评”等创新机制。紧扣“高精尖缺”导向,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努力把科研人员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将全面深化大湾区的协同创新,进一步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和充分合理流动的生态环境,打造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新高地。谢谢。

  广州日报记者:请问董可区长,近年来国际高端会议相继落户南沙,这一次大湾区科学论坛的永久会址又选择落户南沙,请问南沙为何会成为国际会议交流的重要平台?

  广州市南沙区区长董可

  董可:首先,非常感谢各界媒体对南沙新区自贸区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论坛的永久会址能够选择落户南沙,我们深受鼓舞、倍感荣幸。近年来,南沙致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中心、功能中心、服务中心,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不断增强,显示度和美誉度持续攀升。目前,已连续4年举办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年会、CNBC全球科技大会。今年以来,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南沙已成功举办了第20届亚洲科学理事会大会、2021亚洲青年领袖论坛,正在筹备国际金融论坛(IFF)第十八届全球年会、2021大湾区科学论坛等一系列重大活动。

  我认为,南沙这些年能够吸引和集聚国际高端资源,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主要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政策优势。南沙叠加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等多重国家战略功能,是广东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广东自贸试验区面积最大片区和广州唯一的城市副中心,近年又获批成为综合保税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正逐渐成为全球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二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南沙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距香港38海里、澳门41海里,方圆100公里范围内汇集了大湾区11座城市以及五大国际机场,贸易网络通达全球200多个城市、400多个港口,交流合作的条件十分便利。三是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自贸区挂牌以来,南沙累计形成719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3项、119项和218项分别在全国、全省、全市复制推广。推出商事登记确认制、全球溯源体系、全球优品分拨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改革,成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2020年南沙营商环境世行全球模拟排名第21位,在国家级新区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全国第三。四是高端科创资源集聚的新高地。近年来,围绕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支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枢纽节点,南沙正着力构建“1+1+3+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目前,南沙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冷泉生态系统项目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四五”中长期规划,实现南沙大科学装置从“0”到“1”的突破;高超声速风洞、极端海洋科考设施、大洋钻采船等国之重器纷纷落子,明珠科学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广州)正加快建设。“十三五”期间,R&D投入强度增至3.67%,专利授权量增长5.5倍,高新技术企业增长8倍,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占全市的1/5。此次大湾区科学论坛,来自南沙的科大讯飞、云从科技、广州市智能软件产业研究院等将为论坛带来浓浓的科技风,以智能同声传译、智能迎宾、机器人消杀、全息投影等为代表的“黑科技”充分展示了南沙科技创新成果。

  南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也是一座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未来之城。我们真诚欢迎更多的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和各界精英翘楚来南沙交流考察、寻找商机、广交朋友、共创美好未来。

  谢谢大家!

  南方日报记者:请问省委宣传部梅志清副部长,举办大湾区科学论坛等此类大型活动,对于推动大湾区建设和提升广东国际形象有哪些积极的影响?谢谢。

  梅志清: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要更好发挥高层次专家作用,利用重要国际会议论坛、外国主流媒体等平台和渠道发声”,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大家都知道,广东是经济大省、文化大省、科技大省、外贸大省,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各类经贸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应该说是比较频繁的,我们主办、承办和参与的国际性会议和高端论坛活动也比较多。例如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广交会、文博会、高交会、珠海航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传播论坛,包括马上要召开的从都国际论坛。特别是昨天开幕的“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已是第三次举办,今年总书记在北京还发表了视频致辞,让我们深受鼓舞,也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深入的影响。这些活动都是广东对外展示形象、积极推动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窗口和品牌,通过这些重大的国际会议、高端论坛,我们积极开展对外传播,用心用情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讲好我们大湾区改革开放的故事、科技创新的故事,讲好我们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贡献中国方案的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从广东开始,也通过这些活动帮助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

  本次论坛是首届大湾区科学论坛,刚才王曦院士也对论坛进行了总体情况发布,这个论坛是大湾区最高级别的科学盛事,规格高、国际化、影响大,一百多名重磅专家和大咖云集,包括诺贝尔奖项获得者、中外院士、科学家,以及全球智库专家代表、世界500强企业家代表等等,还包括媒体朋友们特别关注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天团”钟南山院士、高福院士等都将出席这一次论坛,并就大家非常关注的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走势进行预测预警,我相信这些议题对媒体朋友们来说都有很强的吸引力。本次科学论坛是科学界的大事,是广东、广州的盛事,将有力地促进大湾区的内部、大湾区与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以科学对话增进共识,进一步扩大广东国际“朋友圈”,对媒体朋友来说也是新闻的富矿,我相信大家可以在这里挖掘到更多的优质原创的新闻内容。省新闻办将积极邀请境内外主要媒体参与这个活动,和主办方一起尽全力为大家提供支持和服务,也希望媒体朋友们深入采访、大力传播,制造形式多样的新媒体的产品,用好各传播平台渠道,积极开展对内宣传、对外宣介,充分展示我们这次论坛的亮点、特色、重要成果,充分展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实力、创新能力,以及我们希望与国际社会深入开展交流合作的诚意,期待媒体朋友们生产出更多精彩的内容。谢谢。  

  

  凤凰网记者:请问曹主任,作为本次大会的发起方,ANSO在连接海内外科学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届论坛的一项议题与抗疫有关,请介绍下ANSO在国际联合抗疫方面有哪些行动与举措?谢谢。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秘书处主任曹京华

       曹京华:感谢记者的提问。新冠疫情是全人类都面临的一项生命健康重大挑战。随着全球疫情发展,ANSO秘书处围绕重点国家和机构,快速反应,打出捐赠医疗和抗疫物资、建立疫情信息共享平台、设立联合研究抗疫专项、推进国际医疗合作和疫苗、药物研发、组织召开新冠国际研讨会等一系列“组合拳”,为务实推进全球疫情联合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做出贡献,成为参与和支撑全球抗疫的重要合作平台之一。

  随着全球疫情发展,ANSO秘书处围绕重点国家和机构,快速反应,打出捐赠医疗和抗疫物资、建立疫情信息共享平台、设立联合研究抗疫专项、推进国际医疗合作和疫苗、药物研发、组织召开新冠国际研讨会等一系列“组合拳”,为务实推进全球疫情联合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做出贡献,成为参与和支撑全球抗疫的重要合作平台之一。此外,围绕疫情预测工作,通过组织跨区域、跨学科、跨平台国际科研合作,ANSO搭建了高精准疫情预测平台,覆盖全球 200余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疫情期间,ANSO充分发挥国际组织的网络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围绕疫苗合作,组织开展了20场小型研讨会,成功推动世界首款重组蛋白疫苗(CHO)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三期临床试验,使该疫苗首先在该国获得紧急使用许可。有关数据和境外的获批在促进该疫苗于2021年3月11日获得中国紧急使用许可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可以说,正是由于ANSO发挥的关键牵线搭桥和推动作用才使这款疫苗赶上了国内批准的“末班车”,为中国和世界增添了一个公共疫苗产品。迄今,该款疫苗已向中国和世界提供超过2.2亿余剂,为服务国内外抗疫合作大局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做出积极贡献。

  ANSO成立以来,始终聚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健康走廊、粮食安全走廊、绿色技术走廊三大旗舰计划和能源项目推动国际合作,立项支持了境内外联合研究项目和抗疫专项共计52项,合作单位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抗疫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未来,ANSO将持续发挥国际组织的影响和作用,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将大湾区科学论坛打造成为与国际科创中心想匹配的科学交流平台,凝聚全球科学力量,为大湾区营造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共同努力,谢谢!

  主持人梅志清: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非常感谢大家对于这次论坛的鼎力支持,也再次盛情地邀请各位媒体朋友前来进行深入的采访报道。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会后可以跟相关的单位部门联系。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