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市场监管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1-12-20 20:42:29 | 来源:南方网

12月20日下午,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广东省市场监管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本场新闻发布会由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邓鸿主持。

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邓鸿

  主持人邓鸿: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广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广泛深入宣传我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主要目标、重大举措,省政府新闻办举办了“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该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十场。

  “十三五”期间,广东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基本形成了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制度、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和权威高效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在此基础上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编制了《广东省市场监管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务求在构建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维护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提升质量发展水平、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为便于社会各界深入了解《规划》的具体内容,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市场监管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药监局以及省法院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广东省市场监管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省市场监管局局长麦教猛先生,省药监局局长江效东先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梁志华先生,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王绍瑾先生,省法院二级高级法官邓燕辉先生。

  现在,有请麦教猛先生介绍《广东省市场监管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总体情况。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局长麦教猛

  麦教猛: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与大家见面。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市场监管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下面,我向大家介绍《规划》有关情况。

  一、《规划》编制背景和过程

  市场监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越是发展市场经济,越要加强市场监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市场监管工作,总书记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在上周五(12月17日)的中央深改委会议上,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些为市场监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市场监管工作,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并将《规划》确定为省级重点专项规划,把市场监管工作放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有力推进。

  “十三五”期间,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的决策部署,推动市场监管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新成就,市场监管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商事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稳步向好,市场安全形势平稳可控,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顺利完成,为“十四五”全省市场监管事业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市场监管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编制我省“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行动,是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客观要求,是服务广东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的有效举措。按照我省规划编制要求,《规划》在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多次修改完善基础上,经履行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

  二、《规划》主要内容和特点

  《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场监管总局部署,把握“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历史机遇,贯穿“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理念,以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为核心,围绕优化市场准入环境、保障市场公平竞争、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加强重点安全领域监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深入推进质量强省建设、提高市场监管效能、助推“双区”建设、优化市场监管支撑体系等九大重点任务,明确了27项主要发展指标,设置了十大重点工程专栏。确立到2025年,全省市场监管实现“市场准入更加便利、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消费环境更加放心、安全监管形势更加稳定、质量供给更加高效、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市场监管法治体系更加健全”等七个目标。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突出市场监管领域改革创新,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经济内生动力。《规划》明确提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推进市场监管改革创新。在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方面,坚持最大限度放宽市场准入、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环节,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深化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建立以告知承诺为主的市场主体准营管理模式,开展“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服务改革,健全退出制度,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优化服务。预计2025年企业登记注册网办通过率达到80%。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面,着力解决好“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明确创新和完善监管方式,建立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确保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坚持提高监管效能,推进智慧市场监管,探索触发式监管、“沙盒监管”等新型监管手段,增强监管的精准性、有效性,构建多元监管格局。特别是《规划》设置服务“双区”建设专章,部署推动粤港澳三地市场监管领域创新合作,推动广东建立与港澳衔接、与国际接轨的监管标准和制度规范,引领带动全省市场监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

  二是切实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规划》坚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强化公平竞争,促进市场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助推广东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划》明确提出,强化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推动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按照每年抽查新出台政策文件不低于10%的比例加强监督,打破行业垄断、地方保护、区域封锁。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突出商业秘密保护,规范线上市场营销秩序,规范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实现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加强消费维权制度建设,建立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开展“经营者放心消费承诺”“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等,强化重点消费领域监管执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切实推动诚信消费、放心消费。

  三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规划》坚持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明确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强化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深化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融合,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格局。到2025年,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件,规模以上制造业有效发明专利数达23万件,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9%以上;“十四五”期间知识产权质押登记融资金额达2500亿元以上,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额超900亿美元。统筹质量强省战略、标准化战略,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建设广东先进标准体系,加强先进测量体系、检验检测服务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服务全省战略性集群发展。到2025年,我省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600项、国家标准9500项,新创建200个以上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示范区;新建10个国家质检中心和10个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推动有效期内认证证书突破70万张,推动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超过94%,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四是坚守市场安全底线,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规划》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全链条食品监管机制。到2025年,食品检验量超过6.5批次/千人、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超过98.5%,全省食品销售者100%实现信息化动态风险分级管理,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100%纳入追溯管理。加强药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监管,落实闭环管理要求,实施“两品一械”检验能力提升工程,打造全国药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到2025年,药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每万人执业药师数超过6.3人。强化特种设备、产品质量风险防范,构建智慧监管体系,建立监测应对和追溯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到2025年,生产领域的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覆盖率超5%,电梯保险覆盖率超92%,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以钉钉子精神推动《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有效落实,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我就简要介绍到这里,衷心感谢广大新闻媒体一直以来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关心支持!恳请大家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市场监管工作。谢谢!

  主持人邓鸿:谢谢麦教猛先生。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按照惯例,请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下面开始提问!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

  经济日报记者:《规划》提出要完善新型监管机制、提高市场监管效能,请问省住建厅,在这方面有什么成效和主要举措?谢谢。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梁志华

  梁志华:感谢您的提问。我先简要介绍一下“十三五”期间的我省住建系统市场监管成效。一是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健康。全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35平方米,比2015年底提高了5.1平方米。二是建筑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十三五”期间,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累计约7万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长87.2%。截至2020年底,全省年产值超过百亿元的建筑业企业达26家,建筑业就业人数达341.69万人。三是建筑业产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十三五”期间,累计竣工装配式建筑2488.53万平方米,新增绿色建筑面积超过5亿平方米。四是优质工程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全省41项工程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04项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接下来,我简要介绍一下我省住建领域的一些主要举措。在房地产市场监管方面,我们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按照“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工作要求,积极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持续组织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严肃查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1-10月,全省各地检查房地产企业11410家,约谈企业885家。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先后公开曝光3批违法违规房地产企业、中介机构和物业服务企业237家,努力营造监管有力、公平竞争的房地产市场环境。

  在建筑市场监管方面,一是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和“互联网+监管”模式,持续加强建筑市场从业主体行为监管。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查处转包、违法分包、超越资质承接项目等违法行为134宗,合计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罚款(没收)金额达2924.53万元,比去年同期提升41.8%。二是深入开展根治欠薪行动。今年前三季度,配合人社部门查处住建领域欠薪违法案件151宗,为5513名农民工追回工资合计1.6亿元。三是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进企业资质、人员资格、市场执法、信用管理等信息互联互通,营造守法经营、公平竞争环境。

  在工程质量监管方面,一是压实建设单位质量首要责任,保证合理工期和造价,督促建设单位认真履行质量承诺。以广州、深圳、珠海为试点,深入开展住宅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工作,督促建设单位主动公开住宅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主要建筑材料、质量保修负责人等信息,支持社会参与监督、合理表达质量诉求。二是健全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定期抽查机制,完善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定期考核制度。三是推行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防范和化解工程质量风险。四是加强建材、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建立从生产到使用全过程的建材质量追溯机制,落实建材生产单位和供应单位终身质量责任。五是加快城市既有建筑基础数据库建设,培育一批“楼宇医生”企业,对既有建筑开展质量安全鉴定和加固改造。谢谢。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提问。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请问麦局长,我们知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请问“十四五”期间广东将采取哪些措施以保障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谢谢。

  麦教猛: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公平竞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高度出发,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三次会议也明确指出,“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公平竞争,今年积极争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支持,率先开展竞争政策试点。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在“四个着力”上下功夫,推动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

  一是着力打破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促进竞争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协同发展,加快推动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化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全面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将公平竞争审查纳入依法行政、法治政府考核评价体系。推动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重点查处民生、公用事业等领域和自然垄断环节的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切实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二是着力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查办一批重点案件,真正体现查办一案、警示一片、震慑几年。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建设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将保护关口前移,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立体保护示范模式。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对各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预警、分析,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和违法行为线索,探索丰富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不断提升监管执法水平。

  三是着力促进平台经济健康规范发展。坚持支持健康发展和依法规范并重,密切关注线上经济快速发展中积累形成的风险,防范部分企业凭借数据、技术、资本优势造成竞争失序,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和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规则,督促指导企业加强自身合规能力建设。加强网络交易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刷单炒信、大数据“杀熟”、捆绑搭售,以及对平台内经营者进行不合理限制等行为,推动网络竞争秩序治理上新台阶。

  四是着力规制重点领域和环节竞争秩序。紧贴企业群众生产生活,精准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等各类违法行为,打出让老百姓拍手叫好、让守法者扬眉吐气、让违法者震慑畏惧的效果。强化价格监测和监督检查,持续打击哄抬价格、囤积居奇、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加强医药、教育、交通等民生领域价费监管,严厉查处涉企违规收费行为。坚持治“果”和治“因”并重,注重长效机制建设,推动综合治理,努力构建有效有序竞争的市场格局。谢谢大家! 

南方农村报记者提问。

  南方农村报记者:请问省农业农村厅,如何推进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工作?谢谢。

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王绍瑾

  王绍瑾:谢谢您的提问。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构建食用农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监管模式,是做好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省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产出来”“管出来”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断推进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有效衔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着力推动食用农产品追溯管理和合格证制度。农业农村部门在建立种子、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质量追溯管理的同时,自2018年开始,全面应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开展监管、监测、执法等追溯管理工作。2020年开始,在全省整体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完善食用农产品“一个标签、一个二维码”的追溯应用。截至11月底,21个地级以上市、122个县级行政区全覆盖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已开证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等主体超过3万多个,开具合格证631万多张,带证配送农产品900多万吨。

  二、着力推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衔接。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准入衔接工作的通知》,强化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自觉“赋码”上市,鼓励采购方主动索码,推动形成产地赋码、入市验码、消费查码的追溯机制。会同省市场监管、公安、检察院、法院、卫生健康、通信管理等7部门开展广东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推进食用农产品“不安全、不上市”专项治理行动,以“三棵菜”(豇豆、韭菜、芹菜)、“一枚蛋”(鸡蛋)、“一只鸡”(乌鸡)、“两盘肉”(肉牛、肉羊)、“四条鱼”(大口黑鲈鱼、乌鳢、鳊鱼、大黄鱼)为重点,推行追溯管理,着力保障人民群众日常“舌尖上的安全”。

  接下来,省农业农村厅将进一步推进和完善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强化追溯应用,推动规模生产主体承诺达标合格证等追溯管理;强化示范引领,推动产地合格信息向流通、消费等市场终端传递;强化精准治理,推动食用农产品“不安全、不上市”专项行动走深走实,整体提升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谢谢。

深圳特区报记者提问。

  深圳特区报记者:请问省药监局的江局长,药品监管现代化是市场监管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期间,我省药品监管部门有哪些创新监管举措?谢谢。

省药监局局长江效东

  江效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药品监管工作,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国务院办公厅于4月27日印发《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推动加强我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工作。2021年11月9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若干措施》(粤府办〔2021〕41号),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我省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的统一部署,为加快药品监管现代化步伐,省药品监管局组织编写药品专项发展规划,并于8月底联合省发改委印发出台《广东省药品安全及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研究提出“十四五”期间一系列创新监管举措,涵盖十七个发展指标、十大主要任务和十项重点工程,并细化为50项具体任务。为确保这些任务落实到位,我们将在全国率先开展药品监管综合改革。

  一、加强药品高质量监管,提升药品安全治理水平。

  一是以迎接世界卫生组织疫苗国家监管体系评估为契机,构建疫苗监管质量管理体系,并延伸到“两品一械”全领域,形成全省一体化药品监管质量管理体系。全省21个市、121个县(区)市场监管部门均已发布《疫苗监管质量管理手册》,广东疫苗监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是持续加强“两品一械”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瞄准重点品种、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强化对疫苗、血液制品、注射剂、国家集中采购中选品种,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儿童及特殊化妆品的重点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行业性药品安全事件的底线。

  二、集合各方资源力量,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印发省药品监管局《生物医药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地区创新服务管理办法》,引入项目联系人制度,实施研审联动,助推创新产品上市、企业做大做强。截至目前,全省共有药品有效批准文号11509个,总数全国第二;共有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01家,总数全国第一。近年来,我省新增获批上市药品数量呈现较快增长,2019年新增28个,2020年新增88个,2021年新增97个。获批创新医疗器械7个,占全国总数20%;我省累计获批创新医疗器械总量达24个,并列全国第二。

  二是分门别类制定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药品、医疗器械及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我省已出台《广东省推动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出23条硬核举措,通过综合施策推动化妆品产业链升级完善,培育一批产值超过百亿的领军企业,打造千亿级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集群。目前,全省持证化妆品生产企业2964家,占全国54%;化妆品注册备案产品163万个,占全国71%,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2021年全省新核发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717个,今年新批准产品比疫情前的2019年度数量翻倍。全省现有有效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2470个,占全国14.42%,排名第二,其中疫情防控医用口罩、红外体温计、呼吸机、新冠病毒检测试剂注册证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接下来,我省将进一步探索出台推动医疗器械和药品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助推药械产业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药械监管创新,推动“港澳药械通”、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等政策全面落地。我省已发布首批5家内地指定医疗机构名单,共审批临床急需使用进口药品13个、医疗器械3个,惠及221名患者,“港澳药械通”政策在大湾区拓展实施。

  我们期待,到“十四五”时期末,广东药品监管制度体系基本成熟定型,行政监管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协调有力,药品生产质量稳步提高,产业高质量发展监管环境优良,药品安全和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在国内名列前茅,人民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基本建成药品安全治理及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广东药品监管能力率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南方日报记者提问。

  南方日报记者:请问麦局,刚才您在发布《规划》时有提到说《规划》设置了服务“双区”建设的专章,推动粤港澳三地市场监管领域的创新合作,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十四五”时期在推进“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方面的创新举措?谢谢。

  麦教猛:感谢你的提问。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推进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规划》主动把市场监管工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设置服务“双区”建设专章进行安排部署,明确支持两个合作区建设的具体改革创新举措,既切实发挥“双区”、两个合作区对全省市场监管改革创新的示范引领作用,也充分展现市场监管助推“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的担当作为。

  一是积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规划》明确推动商事登记“银政通”服务向港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拓展,推动竞争政策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落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消费维权一体化建设。重点支持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实行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实施市场主体准入“承诺即入制”,建立高度便利的市场准入制度,服务打造最具活力湾区。

  二是积极建立与港澳衔接、国际接轨的监管标准和规范制度。聚焦市场监管重点领域,推进大湾区标准化体制机制改革,高水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研究制定发布“湾区标准”。鼓励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开发基于“湾区标准”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检验检测认证合作机制,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探索具体问题的“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以点带面推动三地规则衔接,建设湾区统一大市场。

  三是积极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优化粤港、粤澳知识产权合作机制,推进新一批合作项目实施,以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等为带动,培育发展大湾区知识产权市场。重点支持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服务全链条生态体系,支持横琴建设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珠海分中心,支持前海建设国际化综合性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

  四是积极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合作增进民生福祉。完善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探索搭建大湾区食品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的“软联通”机制,联合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科技攻关,促进大湾区食品医药产业健康发展。重点支持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立科学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体系,强化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监管。支持横琴进一步推进临床急需、港澳已上市药品医疗器械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指定医疗机构使用,发展中医药产业;支持前海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为港澳和国际高水平医院在前海合作区设立机构提供更优质服务。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努力让湾区民众感受到市场监管改革成果,让美好生活更加可期。谢谢大家!

新快报记者提问。

  新快报记者:《规划》提到要严格执行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依法加大损害赔偿力度。知识产权诉讼的赔偿问题始终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请问广东法院在破解"赔偿难"方面有什么主要举措、成效和计划?谢谢。

省法院二级高级法官邓燕辉

  邓燕辉:谢谢您的提问。早在2013年,广东法院就在全国率先探索完善证据制度破解知识产权侵权赔偿难试点工作,2016年在全省范围全面推行,并开始探索惩罚性赔偿制度。近年来,广东法院积极将多年“破解赔偿难”调研的理论成果应用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树立“赔当其失、罚当其责”理念,探索运用经济学分析等方式确定权利人损失、侵权人获利和知识产权许可使用费,进而确定惩罚性赔偿基数,不断提高赔偿精准性。加大对情节严重的故意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赔偿力度,依法支持权利人惩罚性赔偿请求,以高额赔偿震慑侵权人。去年全年审结专利案件平均判赔数额达到63.3万元,同比增长33%,超过1000万判赔的有23件,相比三年前翻了一番,实现侵权赔偿数额提档升级。在家电、化工、游戏等不同领域案件中,先后作出数千万乃至上亿元赔偿的标杆性判决,彰显法院加大赔偿力度决心。在这方面,各地法院积极探索,先后制定有关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办案指引。去年,深圳中院通过参与特区法规修订,完善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并制定出台适用惩罚性赔偿的细化意见。几年探索实践,广东审结一批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典型案例。比如,广东法院在涉“乐高”侵害商标权纠纷案,全额支持原告诉请3000万元的赔偿请求,对全方位、大规模、链条长的恶意知识产侵权行为给予严惩;在国信证券公司诉国信基金公司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按照侵权获利三倍判决惩罚性赔偿1000万元,有力打击恶意侵权行为。最高法院在今年发布的第一批惩罚性赔偿案例共6个,其中广东高院审理的欧普公司诉华升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案、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审理的天赐公司诉纽曼公司侵害技术秘密纠纷案入选,充分体现最高法院对广东法院在惩罚性赔偿探索实践的肯定。下一步,省法院在总结全省各地法院司法实践经验基础上,开展完善知识产权恶意侵权责任追究和惩罚性赔偿制度专题调研,出台相关审判指引,充分保护权利,严厉打击侵权,让恶意侵权人付出沉重代价。谢谢。

  主持人邓鸿: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如果记者们还有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将您的问题发到省政府新闻办的邮箱或者跟工作人员进行联系。目前疫情形势比较严峻,大家少接触,发布会结束之后我们也就不安排发布人接受大家的专访了,谢谢大家的配合。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