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1-09-15 15:20:50 | 来源:南方网

2021年9月15日上午,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相关工作计划,并回答记者提问。本场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对外宣传与新闻发布处处长杨芳主持。

省委宣传部对外宣传与新闻发布处处长杨芳

  主持人杨芳: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广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普及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我省科学普及工作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我省出台了《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并将于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为了让广大受众更好地了解《条例》的内容,今天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政府、省科技厅、省科协的相关负责同志以及专家代表向大家介绍《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相关工作计划,并回答各位记者的提问。

  首先,介绍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省政府副秘书长许典辉先生,省科协副主席林晓湧先生,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何棣华先生,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特邀起草专家余新炳先生。

  现在,有请许典辉先生介绍《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的主要内容。

省政府副秘书长许典辉

  许典辉: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以下简称《科普条例》)已于2021年5月26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予公布,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科普条例》新闻发布会,主要是向各有关媒体并通过你们向社会通报制定《科普条例》的必要性、《科普条例》的主要内容和推动《科普条例》实施的一些工作计划安排。

  一、制定《科普条例》的必要性

  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普及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这为新时代的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

  据2020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我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2.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56%),低于上海(24.30%)、北京(24.07%)、天津(16.58%)、江苏(13.84%)和浙江(13.53%),排全国第六。与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指示要求、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愿景、与广东经济强省和科技创新强省的地位不适应,需从制度层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补短板、强弱项。同时,也是体现广东担当作为,在全国率先突破“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

  二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科普作为一项基本的公共事业,其宗旨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2002年国家颁布实施《科学技术普及法》,为科普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除广东、海南、吉林外,其它省、市、自治区都出台了地方性科普条例和政策法规,广州、深圳也出台了地方法规。经长期的实践探索,我省在发展科普事业中形成许多好的经验做法,比如在政府推动(6月科技进步活动月)、社会动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科普公共平台建设等方面,在全国都具有示范意义,很有必要通过立法形式固定下来,为加快发展新时期科普事业、实现我省公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提供法律保障。

  三是加快解决公众需求与科普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现实需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对科普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目前我省还存在不少制约科普事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包括体制机制不顺、职责任务不清、科普产品供给不足、科普场馆建设滞后,资源分布不平衡、法规政策不配套、科普激励约束乏力、科普投入保障不足等。比如我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只有9个、122个县(市、区)中只有13个(约占10%)建有科技馆。从占比看,山东71%、浙江68%、江苏56%的县(市、区)有科技馆。这些是我们广东的短板,都需要在法律层面去推动解决。

  二、《科普条例》主要内容

  《科普条例》共8章,60条,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明确科普工作原则和要求。

  科普是公益事业,应当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普惠共享(第三条),反对和抵制伪科学(第四条)。

  (二)规范科普工作职责和权限。

  明确政府科普职责,建立工作协调、应急科普等机制(第十条、第二十一条)。明确科技部门、科协职责,厘清科普工作分工(第十一、十二条);规定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教育、卫健等部门的具体职责(第十三条至第二十二条)。

  (三)明确相关机构科普责任。

  规定教育、科研、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实际开展相关科普活动、开放相关科普场地设施(第二十三条至第二十五条);各类媒体提供公益广告开展科普宣传(第二十六条);利用财政性资金建设的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场所应根据实际开展相应科普活动(第三十一条)。

  (四)强化科普资源开发利用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各类科普资源开发和共建共享(第三十二条);建设省级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第三十三条)。鼓励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第三十四条)、科研成果科普化(第三十五条)。规范科技场馆建设和人员配备,规定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的社会责任(第三十六条至第三十八条)。

  (五)支持科普组织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

  规定政府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第四十至四十三条)、建立科技志愿组织(第四十五条)。鼓励、支持设立或组建科普组织、科普联盟等开展科普工作(第四十四条)。推动将科普成果和科普工作业绩纳入相关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指标(第四十二条)。

  (六)加强激励保障措施。

  规定政府要逐步增加科普经费投入、有关部门安排科普经费支持开展科普工作(第四十六条);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应当引导社会力量建立科普基金(第四十七条);将科普基础设施用地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第四十九条);支持引导科普产业发展(第五十一条)。将科普作品项目纳入省科学技术奖奖励范围,鼓励社会力量设立各类科普奖(第五十三条)。

  (七)明确相关法律责任。

  对违反《条例》的具体行为提出法律责任(第五十六至五十九条)。

  三、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一是以更高政治站位更大力度推动科普工作创新发展。科普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公民科学素质事关每个公民的美好生活,事关国家综合实力,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作。目前,省政府正下大力气推动我省科普工作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科普条例》10月1日起实施,省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即将建立运作,《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也即将印发,我省新时代科普工作的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下一步,省政府将在进一步强化科普公共服务的同时,引导、扶持发展科普产业。省政府将投资建设“粤科普”数字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科普事业整体迈向数字化、智慧化、普惠化格局。支持县(市、区)一级建设科普场馆,让科普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组建省科普集团,出台鼓励科普产业发展政策,力争尽快形成公益性的科普事业和市场化的科普产业比翼齐飞的新格局。希望新闻媒体多关注科普、多宣传科普,为全省科普事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切实做好《科普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科普条例》的立法工作,得到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包括在座的院士专家、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在于执行。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协要加强合作,共同做好《科普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有关新闻媒体、有关部门、有关专家,也要像支持和参与立法工作一样,支持和参与科普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让全省各有关部门横向联合、各地市上下联动,形成强大合力,充分发挥条例的法律效应,推动我省科普工作真正迈上规范化、法治化轨道,从而实现全面的转型升级,建设与科技创新强省相匹配的科学普及强省。

  三是扎实抓好《科普条例》的实施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像重视饮水工程、道路建设等一样,把科普作为民生事业、民心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扎实抓紧抓好。省科协要切实履行好省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职责,加强与省人大有关部门、省司法厅的互动合作,联合科技厅、教育厅等扎实做好《科普条例》的宣传、贯彻和实施工作。承担有科普职责的党政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上来,以更大的责任感、紧迫感,把科普工作列入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部署,并抓好落实。广大科技、教育、科普工作者,要以更大的热情、更强的责任感,认真谋划和推动新时代的科普工作。真正让《科普条例》在南粤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谢谢!

  主持人杨芳:谢谢许典辉先生。下面进入今天发布会的提问环节。按照惯例,请各位媒体朋友在提问前通报所在单位的名称。

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

  中国青年报记者:请问科学家代表,《科普条例》关于科学素质教育的规定很多,最近“双减”政策落地,素质教育再次提上议程,请问您如何看待当下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教育?谢谢。

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特邀起草专家余新炳

  余新炳:在去年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今年的科技三会上又强调“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

  我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的技能教授。科学素质是思考的能力,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青少年具有好奇心强、可塑性大的突出特点,其科普的重点并不在于掌握多少知识技能,而在于通过科学教育,比如学校里科学教育,科普场馆的互动体验、技能竞赛的动手操作,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与好奇,进而拔亮他们心中那团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希望之火。对于娃娃而言,给答案,不如让其怀抱质疑去找答案;教技能,比不上让其动手操作学技能,这是青少年科普需要特别关注的。因此我们提倡变革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保护学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和想象力。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

  我参与了《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的起草、调研和论证,也参加了省科技厅、省教育厅举办的很多活动,觉得我们省在青少年科学教育方面做得已经很不错,我印象较深的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竞赛类,包括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我省涌现一批具有科学潜能的优秀学生,在全国性、国际性科技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机器人竞赛每年都在国内名列前茅。在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丹麦青少年科学家竞赛、国际奥林匹克五学科竞赛等国际竞赛中也获得多个殊荣。二是活动类,包括青少年“科学营活动”,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宣讲活动,英才计划培养活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成果交流活动、人工智能机器人编程展示交流现场活动等;三是教师培训类,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竞赛项目展评活动,青少年机器人骨干教练员、裁判员、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科技老师、科学调查体验活动骨干教师、科学营带队老师等科技教育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四是青少年科技教育基础建设。包括“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团队”的创建和示范工作等。

  现在的关键是要扩大这些工作的影响力。希望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协能进一步加强合作,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共同探索建立高效、稳定、互助的科学教育与培训共同体,合力开创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的新局面。谢谢!

科技日报记者提问

  科技日报记者:刚刚许副秘书长在发布当中提到了广东省已经完成了新时代科普工作的顶层设计,请问您能否就这方面的具体情况介绍一下?谢谢。

  许典辉:谢谢您的提问。我们广东主要是从完善现代治理体系、加强规划设计和强化组织领导三个方面做好科普工作的顶层设计。

  首先是通过科普立法完善现代治理体系。《科普条例》的首次出台,系统总结吸收了2006-2020年国家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以来的成功经验、国内先进地区推动科普创新发展中好的做法,结合我省实际,以法律形式作出规定。比如,明确科普是公益事业,突出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普惠共享的原则;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因地制宜,形式多样;规定了对科技成果科普化的要求;对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的激励;扶持发展科普产业等。

  第二方面是加强规划设计完善顶层设计。《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系统总结了我省“十三五”期间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做法和经验,总体与国家纲要相衔接,同时结合我省实际,对“十四五”期间我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了细化,对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明确了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并在国家纲要提出的科普信息化、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科普能力提升、科学素质国际交流与合作5项重点工程基础上,增加了“科普产业繁荣工程”,《实施方案》近日将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然后正式印发实施。

  第三是强化组织领导方面。省政府切实按照“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精神研究、部署和推动科普工作。最突出的就是成立由分管副省长担任召集人的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成员会议,成员包括有科普职责和有保障职责的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共30个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具体负责研究、协调科普工作中一些重要的事项,包括审议科普工作规划及其实施方案;审议科普工作年度报告;审议科普发展政策措施、科普场馆建设、经费安排等重大事项;统筹协调科普工作重大事项;研究处理其他相关事项。谢谢!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省科协林晓湧副主席,作为科普工作的统筹协调单位,省科协对于《条例》的宣传贯彻实施有哪些计划和安排?谢谢。

省科协副主席林晓湧

  林晓湧:感谢您的提问。《条例》的出台和实施是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的一个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刚才许典辉副秘书长已经就《条例》的背景、内容作了介绍,我想《条例》的出台将为我省科普事业的发展、实现广东全民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在实施和宣贯过程中,省科协作为牵头协调部门,已经做、正在做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牵头做好《科普条例》在全省范围内的宣传贯彻工作。省科协之前与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制定了宣贯工作方案,比如说今天省政府的新闻发布会就是整个宣贯工作方案里面其中一个重要的活动。我们下来还将联合召开面向全省科技界的《科普条例》宣讲大会,在9月17日开幕的第四届广东科普嘉年华上,我们也安排了图文并茂的《科普条例》宣传展示。下一步,我们还将联合省有关部门深入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作宣讲、培训。我们还在相关新媒体开辟的相关专栏和活动,包括制作一些短视频等,进行大规模宣传展示。

  二是落实《科普条例》的第十条,省政府成立广东省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是由省科协来承担,所以省科协将扎实履行好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的职责。联席会议由分管省领导作为召集人,分管副秘书长,省科协、省科技厅的主要领导作为副召集人。联席会议成立以后,我们会筹备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其中将《科普条例》宣贯作为重要的议题进行研究和推动,以提高各地各有关部门对《条例》的认识和宣贯工作的落实。

  三是认真组织实施好《科普条例》和《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把全省科普工作推向法治化、规范化轨道。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既要善于发现好的典型,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也要重视对各地方各部门的督促检查,我们将争取省人大的支持,适时开展《科普条例》的执法检查,务求《科普条例》真正落实落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得到广大新闻媒体和各位记者朋友的大力支持,恳请各位记者朋友多关注、多报道、多监督《科普条例》的宣贯工作。谢谢!

南方日报记者提问

  南方日报记者:请问省科技厅领导,在加强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联动发展方面,省科技厅有哪些工作计划?谢谢。

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何棣华

  何棣华:谢谢你的提问。省科技厅将实施“三大举措”,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工作的联动性发展。

  一是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省科技领导小组和省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横向协同以及省、市间的上下联动,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创新主体在开展科技创新的同时,统筹考虑一体化推进科学普及工作,构建我省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工作的新格局。

  二是推进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协同有关单位积极推动现代科技场馆建设和校园科技馆(室)建设,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两个全面覆盖”,即:全省各地市建有1家综合科技场馆,40%以上的县(市、区)建有1家综合科技场馆,实现全省21个地市现代科技场馆“全覆盖”;在现有106所粤东西北地区校园科技馆(室)的基础上再建30余所,实现89个县(市、区)校园科技馆(室)“全覆盖”;广泛组织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逐步形成以全省科技活动周、全省科普活动日、全省科普嘉年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重大的科普活动,大力营造科普文化氛围;充分应用5G等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大力发展云上科普、线上科普,加大力度培育发展科普教育文化产业,进一步推动科普工作的创新发展。

  三是继续推进重大科技成果科普化工作。作为省政府科技工作的主管部门,省科技厅在重大的科技成果科普化方面已经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自2018年起,省科技厅在全国首创设立“重大科技成果科普化”专项,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我们仍将继续推动这项工作。另外,省科技厅还将运用线上线下的形式,针对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五个重点人群,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这个人群,大力普及科学工作,推动科普进校园、社区、农村、企业,开展有益的科普工作,培养科学精神,播撒科学种子,为全面提升我省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而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

香港大公报记者提问

  香港大公报记者:请问中山大学的余教授,您作为科技工作者的代表,对动员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有什么意见建议?谢谢。

  余新炳:《科普条例》的出台,非常及时,亮点纷呈,关键要把它落到实处。科普是公益事业,希望党和政府重视科普工作,这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基本保障。

  科普同时也需要社会协同。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推动这项工作。媒体、医疗卫生机构、中小学、基层组织等都要重视、做好科普。比如加强科普宣传,电台、电视台多出精品科普栏目、节目;丰富科普的宣传形式和渠道,充分利用新媒体以及公益广告等,提升宣传效果。

  希望更多的科技工作者能自觉承担科普社会责任,加入这项事业。《科普条例》中提及的推进科普职称评定工作、将符合条件的科普作品项目列入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奖励范围等,规定还比较空泛,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出台操作性更强的政策,把《科普条例》的精神落实落地,充分调动学术共同体、科学共同体等整个科技界的积极性。

  希望以《条例》的出台为契机,在整个社会弘扬科学精神,形成理性、求实、创新的科学文化氛围。谢谢!

羊城晚报记者提问

  羊城晚报记者:请问省科技厅的领导,关于《条例》的贯彻落实,省科技厅会有哪些具体的工作安排?谢谢。

  何棣华:《科普条例》的出台对于我省开展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意义非常重大的事情,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省科技厅将在三个方面来大力推动《科普条例》的贯彻落实。

  一是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科普条例》为我省科普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其中也明确了政府、科技主管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省科技厅将更加重视科普工作,责无旁贷地把科普工作与党建工作、科技创新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

  二是深入开展宣传贯彻落实工作。主要是在宽度、深度、长度这三个维度上下功夫。在宽度上,我们近期将联合省科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全媒体传播渠道,广泛深入各地市和科普工作责任部门,宣传和解读《科普条例》;在深度上,我们将配合和参与省人大的有关工作,通过执法检查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宣传贯彻落实《科普条例》;在长度上,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和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科普条例》的深入实施。

  三是要不断地增加对科普的投入。在我省科技创新的经费中继续安排科普专题项目,在以“大专项+任务清单”方式向各地市政府拨付的科技创新资金中,明确要求部分用于科普工作。此外,省科技厅还将以《科普条例》的实施为契机,抓规划、抓战略、抓政策、抓活动、抓协调,推动省直相关部门和各地市形成对科普工作多元化参与、多元化投入的新局面。谢谢!

深圳特区报记者提问

  深圳特区报记者:刚才发布提到省政府将投资建设“粤科普”数字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科普事业整体迈向数字化、智慧化、普惠化格局,请问省科协的领导能否介绍一下“粤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情况?谢谢。

  林晓湧:感谢您的提问。筹建中的“粤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省里高度重视,这个平台是为了加强科普数字化服务而建设的一个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建设将在9月17日开幕的广东科普嘉年华上启动。

  这个公共平台将具有“传播、交易、管理”三大功能。“传播”,即体现传播力和权威性,依托该平台建设省级科普资源库、专家库,搭建基于互联网信息传播平台。

  “交易”,体现科普的产业化和市场化。通过搭建一个面向科普全产业链的线上交易平台,配合线下的竞赛、展会等活动,开展科普产品和服务市场化交易,推动全省科普产业链发展、壮大。

  “管理”,管理是体现公共性和高效的服务功能,下来一些科普场馆的建设、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统计等可以通过这个公共服务平台来完成。同时平台还可以链接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场馆,及时有效为党委和政府服务。

  总的来说,平台建设将整合我省各类各方科普资源、科普人才、科普要素,体现权威性、科学性,构建国内一流的数字科普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全省科普事业面向数字化、智能化、普惠化,服务我省公民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谢谢!

  主持人杨芳: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在会后作进一步的了解。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

  速记:高燕萍

  文字:许萌萌

  摄影:张瑞霖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