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珠海、汕头、湛江发展政策文件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1-04-14 19:35:37 | 来源:南方网

4月14日上午,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珠海、汕头、湛江三市加快发展政策文件的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本场新闻发布会由广东省新闻办副主任邓鸿同志主持。

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邓鸿

  主持人邓鸿: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近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关于支持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意见》《关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见》三份文件。为了使社会公众更清晰地了解相关政策措施,以及珠海、汕头、湛江三市贯彻落实文件的主要思路,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发展改革委以及珠海、汕头、湛江三市相关负责同志,请他们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先生,珠海市副市长张宜生先生,汕头市委常委、副市长双德会先生,湛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兴先生。

  下面,有请朱伟先生介绍“三份文件”的总体情况。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

  朱伟: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和媒体的朋友,大家好!长期以来,大家对我省区域协调发展给予了极大关注与支持,我谨代表省发展改革委对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我省经济特区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发展,3月29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公布了《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关于支持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意见》《关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见》三份文件。为让社会各界更好的了解三份文件的情况,省政府新闻办特举办本场新闻发布会,首先,我简要介绍一下文件制定背景、主要考虑和重点内容。

  一、文件制定背景和意义

  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制约新时代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区域协调发展问题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01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重大部署,出台了《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将全省划分为珠三角地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3个功能区,明确了各自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力求通过构建新的经济地理格局,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根本上破解影响我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

  三年来,全省上下紧紧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但同时,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情况仍然存在,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偏弱,珠江口东西两岸发展差距较大,区域发展动力源聚能辐射效应明显不足。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广东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在经济总量超11万亿元的大体量上推进高质量发展,单靠珠三角这一核心区“一枝独秀”,特别是广州、深圳“双城引领”还远远不够,必须尽快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为此,省委省政府决定出台支持珠海、汕头、湛江加快发展的政策文件。根据工作安排,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珠海、汕头、湛江市及省有关部门负责文件的起草。在起草过程中,李希书记、马兴瑞省长分别定点联系汕头、湛江深入开展调研,多次就有关重大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林克庆常务副省长等省领导多次亲赴现场研究协调有关问题。文件经省委十二届第244次常委会、十三届省政府第12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3月29日正式公布实施。

  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珠海、汕头、湛江三市加快发展的政策文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广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部署。出台这三份文件,不仅对推动三市加快发展意义重大,更将有力带动珠西崛起、两翼跃升,为全省高质量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二、主要考虑和主要内容

  三份文件定位为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成果之一,主要考虑如下:

  一是把三市放到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大局中系统谋划,以推动三市加快发展为着力点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难题。珠海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澳珠极点的重要组成部分;珠海、汕头是急需加快发展的经济特区;汕头、湛江是承担东西两翼振兴发展使命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省委省政府是把珠海、汕头、湛江三市发展放到全省推进珠西崛起、两翼齐飞的战略格局中系统谋划,力求集中资源全力推动三市加快发展,推动三市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其中,珠海定位为打造区域重要门户枢纽、新发展格局重要节点城市、创新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新典范、民生幸福样板城市;汕头定位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特区、治理高效的法治城市、开放包容的文明窗口、聚侨惠民的和美侨乡、绿色宜居的智慧都市;湛江定位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高质量发展区、陆海联动发展重要节点城市、现代化区域性海洋城市、全省区域协调发展重要引擎。

  二是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抓手,进一步明确三市未来发展重点任务。文件聚焦增强三市改革创新动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完善基础设施布局、优化区域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全面梳理短板弱项和近期能够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环节,谋划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任务,着力改善三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找准产业发展定位,重点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区域发展平台,梳理一批重点支持的政策清单。力求通过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加快培育激发三市内生发展动力,协同引领周边区域发展。其中,珠海文件提出了践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使命、推动形成珠澳全方位合作新局面、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打造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新枢纽、打造生态文明新典范、建设宜居幸福新都市七大领域重点任务;汕头文件提出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特区、建设治理高效的法治城市、塑造开放包容的文明窗口、打造聚侨惠民的和美侨乡、建设绿色宜居的智慧都市五大领域重点任务;湛江文件提出了推动湛江深度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快建设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全力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加快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形成高水平开放合作新格局五大领域重点任务。

  三是强化政策的针对性和精准度,进一步明确更具含金量的政策措施。结合三市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文件统筹谋划促进三市改革发展系列支持政策措施,全力支持赋予三市更大改革发展自主权,切实在人才、科技、产业、财政、基础设施、开放合作、要素保障等方面出台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力争通过赋能提级和要素支撑,强力推动三市走上加速发展、奋起直追的快车道,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中,对珠海提出了赋予更大改革发展自主权、全力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珠江口西岸轨道交通中心、构建新型住房供给体系等23项具体举措;对汕头提出了持续激发经济体制改革活力、构建开放合作新高地、赋予更大发展自主权、加快区域创新中心建设等16项具体举措;对湛江提出了加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联动融合发展、联动海南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强与海南现代服务业合作等19项具体举措。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可以看到,三份文件所包含的政策举措含金量高、覆盖面广、支持力度大,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三市加快发展高度重视、满怀期待。接下来,我们将协调三市和省有关部门抓紧文件的贯彻落实,全力支持三市加快发展。谢谢各位!

  下面,我和三个市的领导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主持人邓鸿:谢谢朱伟先生。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下面开始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请问朱伟主任,支持三市发展的三个文件中具体的政策措施覆盖面广,请问这些政策措施有什么特点?其中有哪些又是创新性的举措呢?谢谢。

  朱伟:谢谢您的提问。三份文件的政策措施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突出差异化发展,注重分类施策、精准施策。珠海、汕头、湛江三市在地理区位、发展基础、发展要求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在全省区域发展大局中承担着不同的任务使命,同时三市也各自面临着不同的问题短板。如:珠海重点是联合澳门做强大湾区发展极点,辐射带动珠江口西岸加快崛起,但同时面临改革创新动力不足、城市发展能级量级偏小等问题,汕头、湛江重点是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辐射带动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加快形成新的增长极,但同时面临着产业发展水平偏低、城市服务功能偏弱、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省里对三市的发展要求和政策支持也各有侧重,据此三份文件提出了差异化战略定位、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通过分类施策、精准施策全力推动三市加快发展。二是突出目标导向、突出问题导向。三份文件全面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市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各项战略部署,以目标为导向明确任务重点和发展方向,以解决问题为着力点细化支持举措。如:珠海重点突出“放权强市”,着力促进改革创新,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为引领,打造全方位制度型开放新高地;汕头、湛江重点突出赋能提级,着力提升内生发展动力。三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政策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从突出重点领域、抓住关键环节的角度出发,既立足于当前三市发展需求,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又着眼于长远发展,强化顶层设计、机制安排和要素保障,积极谋划增强发展后劲的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着力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三份文件的政策创新点比较多,归纳起来看以下几个方面比较值得关注:一是加大“放权强市”力度。明确提出要按照能放则放、应放尽放的原则,依法将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以清单形式下放或委托三市实施,给予三市更大自主性和灵活性。二是加强要素资源保障力度。在人才、财政、用地、用能等方面给予强有力支持。三是大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明确提出支持珠海建设珠江口西岸轨道交通中心,支持汕头、湛江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并谋划布局了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将对三市发展形成有力支撑。四是强化重大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提出推动省重大产业项目向珠海、汕头、湛江倾斜布局,集中力量建设大型产业园区,高端产业集聚区等。五是强化城市服务功能。明确提出要推进建设智慧城市、建设高水平区域教育、医疗、文化和商贸服务中心,并谋划了一批重大民生社会事业项目,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好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大湾区之声记者提问

  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大湾区之声记者:此次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这份支持珠海的文件,为新时代珠海经济特区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的起点上,珠海将如何贯彻落实文件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

珠海市副市长张宜生

  张宜生: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次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文件,赋予珠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总定位目标,给我们珠海经济特区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来加快发展,主要从"特大高多"四个方面去贯彻落实,这也是珠海重点实施的四项战略任务。“特大高多”体现在:一是"特",就是继续加快经济特区发展,践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使命;二是"大",就是不断提升城市能级量级,强化城市枢纽核心功能;三是"高",就是注重城市协调发展,保持"绿色"这张城市名片,加快建设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四是“多”就是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全力支持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下一步,珠海将围绕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定位目标,抓好六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举全市之力做好粤澳深度合作这篇文章。以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为引领,全市全域加强与澳门合作,不断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促进“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二是着力建设创新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强横琴、高新两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构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打印设备这五大千亿级规模的产业集群,培育壮大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发展海洋经济。三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特别是在推动产业、城市、人口规模迈上新台阶,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谋划建设深珠合作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构建"一核一极双中心多组团"城市空间格局。四是继续勇当改革开放探路尖兵,要弘扬特区精神,推进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在粤港澳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上积极作为。特别是要用好省赋予珠海的更大改革发展自主权,探索实施一批创造型、引领型的重大改革举措。五是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典范。全面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全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珠海经验。六是建设民生幸福样板城市。进一步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机制,塑造开放友好包容的城市文化。谢谢。

广东电视台记者提问

  广东电视台记者:在去年10月份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汕头调研时强调,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汕头要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请问双德会市长,汕头有哪些具体的举措来构建全面开放合作新高地?谢谢。

汕头市委常委、副市长双德会

  双德会: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汕头的关心。这次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出台支持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意见,专门为我们汕头量身打造路线图、任务书,出台专门的支持政策,我们汕头全体人民都倍受鼓舞、倍感温暖。汕头市专门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我们召开了市委全会来贯彻落实这个文件,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扛起这份历史责任,久久为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奋力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

  这位记者朋友刚才提到的开放合作的问题,汕头是经济特区、百载商埠,“开放”本来就是我们汕头的城市基因。下来,我们将借助《意见》政策东风,找准汕头优势定位,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链接粤港澳大湾区和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为我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作出积极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紧紧抓住RCEP签署机遇,打造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汕头与RCEP成员国家渊源深厚。汕头超过70%的华侨居住在东南亚国家,积累了深厚的商贸、人员优势。目前东盟已成为汕头第一贸易伙伴,去年,我市对东盟出口增长31.3%,进口增长32.2%。这两大优势将极大助力汕头在加快融入RCEP中占得先机。我们将充分利用汕头的华侨试验区、汕头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区等重要开放平台,加强与广东自贸区联动发展,深化与RCEP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规则、管理、标准、金融、保险、知识产权、信息等大力合作,打造国际优质农产品、消费品进口集散中心。

  二是提升我市内外开放水平,为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作出贡献。以大交通引领大开放,加快建设全国性的综合交通枢纽,比如汕头港广澳港区三期项目、疏港铁路项目、粤东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广汕汕铁路、漳汕铁路项目等等,这些大交通大项目的建设与开通将会极大地助力汕头形成全国性的交通枢纽。同时,要通过这些交通基础设施全面融入“双区”“双核”,深化与深圳深度协作机制,合作共建产业园,加速形成“核+副中心”动力机制。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强学习大湾区在产业、人才、技术、信息、金融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充分对接即将出台的“汕潮揭都市圈”发展规划,促进汕潮揭三市产业一体化衔接、社会同城化发展、人才跨区域流动。培育外贸供应链综合服务和商贸龙头企业,依托广澳港和汕头综合保税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全球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真正把我们汕头打造为开放合作的新高地。谢谢。

凤凰网记者提问

  凤凰网记者:湛江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通达能力和效率不高一直是制约湛江乃至粤西地区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请问曹兴市长,湛江如何破解交通瓶颈问题,推动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谢谢。

湛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兴

  曹兴:首先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同时也衷心感谢新闻界各位朋友对湛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关心、支持和帮助。无论是与海南相向而行,还是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都离不开现代化高效的交通体系。近年来,湛江市委市政府聚焦交通短板,掀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五年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700亿元,以湛江吴川机场、5条高铁、高快速路网、40万吨级航道建设为代表,湛江海陆空铁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框架初步成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大提速、大升级的发展阶段。省委、省政府在《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湛江加快建设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到2025年基本建成内联外畅的交通网络,到2035年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我们将紧抓机遇、乘势而上,着力打造以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为主骨架的海陆空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全面提高交通集疏运能力和效率,让湛江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主要考虑从三个方面来加快:

  一是加快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湛江港口是湛江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战略资源。湛江将加快推进湛江港40万吨级航道建设,确保今年7月1日前建成华南地区唯一通航40万吨级船舶的世界级深水港和码头,并以此为契机,乘势而上积极申报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大力推动40万吨铁矿石码头、宝满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扩建、拆装箱一期工程等一批港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宝满、东海岛、乌石等疏港铁路建设,加强湛江港与周边地区尤其是深圳蛇口、汕头、大连、营口等港口合作,加强与西南、华南地区国家物流枢纽的互联互通,全面提升湛江港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能力和地位。

  二是加快建设陆海经济大通道。湛江是唯一一个以地级市身份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城市,我们将进一步对接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积极探索与沿线省(区、市)共同开展中欧班列业务。加快湛江吴川机场建设,力争今年建成,同步推进机场高速公路、深湛铁路湛江吴川机场支线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打造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高影响力的区域性干线国际机场。推动湛江铁路枢纽规划建设,加快广湛高铁建设,尽早融入"双区"陆路2小时交通圈;动工建设合湛高铁湛江段,力争湛海高铁基本具备开工条件,争取桂林至湛江高铁列入国家"十四五"铁路网规划,加快"五龙入湛"高铁格局落地。全力推动河茂铁路西延线等项目建设,谋划建设湛茂阳城际列车,研究布局湛江北上轨道交通建设,进一步提升与大西南地区互联互通水平。

  三是加快构建内通外畅的高快速路网。大力推进湛徐高速乌石支线建设,加快建设南宁至湛江高速广东段、玉湛高速雷州支线、东海岛至南三岛跨海隧道等一批高快速公路项目。加强高速公路与沿线重要开发区、产业园区、重要城镇的连接。建成湛江大道、环城高速南三岛大桥、调顺跨海大桥等项目,加快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雷州半岛段建设,形成内通外畅的高快速路网,提升湛江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水平,助推湛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谢谢。

香港商报记者提问

  香港商报记者: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澳珠极点",省支持珠海意见中也提出了"推动形成珠澳全方位合作新局面"的重点任务,近年来珠海在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效?未来会在哪些方面深化这个合作?谢谢。

  张宜生:谢谢您的提问。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事关"一国两制"发展大局,也事关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我们开发开放横琴,其初心和目的就是要促进澳门产业多元,为澳门的经济社会发展拓展更多的发展空间,这几年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始终把促进澳门经济发展多元化作为我们的政治使命,采取多项措施进行了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有三个大的方面的探索。产业协同发展方面,目前横琴注册澳资企业累计超3800家,成为内地澳企最集中区域;高新科技加速发展,与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共建产学研示范基地,澳门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全部在横琴设立了分部;现代金融初具规模,目前有18家涉澳跨境金融机构在粤澳跨境金融合作(珠海)示范区里办公和营业;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良好,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成立"粤澳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心""大湾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产业平台;专业服务逐步发力,立法推动澳门建筑师和导游等专业人士在横琴便利执业,全国首家内地与香港、澳门三地联营律师事务所开业运营。规则衔接方面,率先推出跨境办公、跨境通勤、跨境医保、跨境创业、跨境科创、跨境执业等一系列跨境创新举措,支持澳人澳企到横琴落地发展,特别是在去年疫情防控大的形势下,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粤澳联防联控、珠澳联防联控机制都运转良好,在防控政策方面进行有效衔接,整个政策保持高度一致,所以澳门的疫情防控形势也是非常稳定的。民生融合方面,澳门街坊联合总会横琴综合服务中心投入运营;与澳门公营机构共建的19万平方米"澳门新街坊"综合民生项目启动建设;澳门单牌车入出横琴配额总量逐步增加至1万个。

  下一步,珠海将围绕澳门所需、竭尽珠海所能,加快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推动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行稳致远,重点在五个方面下工夫,归结起来就是五个“新”。一是构建新机制,推进与澳门规则衔接和联通贯通融通。以横琴为主平台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规则相适应的制度规则体系,进一步优化横琴的营商环境。二是利用新空间,为澳门实体经济发展和珠澳合作预留充足空间。把横琴作为新兴产业发展和支持服务澳门的核心承载区,统筹好横琴及周边区域一体化建设,加快高端优质发展资源集聚。三是建设新都市,携手澳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未来型生态型智慧型城市。强化珠澳城市规划协同,在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横琴总规编制中体现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新要求,抓紧完善横琴新口岸各项软硬件设施,支持澳门融入国家交通体系重要节点,特别是高铁,我们的高铁都是延伸到横琴。现在澳门的轻轨已经开工了,将延伸到横琴口岸,未来就是与我们的轨道交通衔接起来,使澳门能够融入国家高铁网。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营造人才友好型、青年友好型、环境友好型、文化包容型的发展环境。四是发展新产业,全力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特别是与澳门协同发展高新技术、品牌工业、金融产业、商贸消费、文旅会展、海洋产业,加快粤澳合作产业园、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重点平台建设,携手澳门打造全球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五是缔造新生活,加快推动社会民生领域融合发展,构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拓展澳门市民的优质生活空间,加快"澳门新街坊"建设,推动跨境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有效衔接,探索实行在珠澳门居民享受本地市民待遇,不断提高澳门居民在横琴通关、创新创业、居住生活学习的便利度。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我们关注到在这次汕头文件当中提出汕头有五大领域的重点发展任务,作为首批经济特区之一的汕头,有着民营经济活跃、华人华侨遍布海外等独特优势,下一步应该如何更好发挥这些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谢谢。

  双德会: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位记者朋友刚才提到汕头华人华侨的独特优势,侨乡是我们汕头的金字招牌,省委给我们汕头的定位就是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我们汕头的华侨、华人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500多万人,改革开放40年来,累计利用侨资近百亿美元,形成了发达的民营经济;侨资办公益事业达到近百亿人民币。新时代如何做好“侨”的文章,我们汕头市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思路。

  一是聚侨力。汕头有华侨试验区这一唯一以侨命名的国家级重大改革开放平台,我们要推进华侨试验区(直管区)条例起草和立法,引进侨资企业投资建设重大项目,提升优化"侨梦苑",吸引一批华侨华人社团、企业、商会到汕头华侨试验区来投资兴业。加快推进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支持华侨华人投资创业和华侨产业集聚发展。规划建设华侨华人创新创业产业基地,实施海外博士院士“双士”工程,按照文件的要求,我们也在积极探索争取在汕头工作的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二是通侨心。密切华侨与汕头的联系,推动做好“侨二代”“侨三代”等“新侨”工作,推动新一代华侨回乡访问寻根,引导他们关注汕头发展、参与家乡建设。去年我们在华侨事业方面还专门举办了“创业中华‘十四五’中国发展与华侨华人投资创业峰会”,今年汕头还将举办亚洲青年运动会,我们会结合亚青会的举办,策划举办“四海潮侨心同圆中国梦”等主题活动。推进海外华文教育试点工作,提高中华文化、潮汕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是兴侨韵。把汕头打造为和美侨乡,特别是以绣花功夫升级改造华侨历史文化博览街区,打造小公园开埠区、樟林古港古驿道等侨文化地标,让海外侨胞寄托乡愁的美丽家园。加强侨批文化研究,讲好潮汕侨胞拼搏创业、爱国爱乡、守信重诺的感人故事。研究利用好潮菜、潮剧、工夫茶等特色文化,展现新时代特区风貌,凝聚海外侨胞的文化认同。近期,我们还在华侨试验区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基地”,在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设立汕头海联文化驿站,开展“侨文化海外行”系列主题活动,编排演出华侨题材大型现代潮剧《望海潮》,这些活动的举办都极大地促进了华侨对汕头文化加强文化的认同,把华侨华人都集聚到汕头改革开放的事业中来。谢谢大家。

南方日报记者提问

  南方日报记者:支持湛江的《意见》中,提出全力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加快建设世界级重大产业集群等目标任务。湛江市作为我省重化工业的主战场之一,布局建设了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巴斯夫(广东)一体化等一批大项目,请问湛江下一步将如何做大做强做优产业集群,打造成为我省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谢谢。

  曹兴:谢谢这位记者朋友。产业发展是湛江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关键。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宝钢湛江钢铁基地、中科炼化、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廉江清洁能源等4个投资分别超百亿美元项目相继落户建设或投产增效为代表,湛江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成为我省重化工业的主战场之一。《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湛江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路线图",即"到2025年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初步形成","到2035年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作用充分显现"。围绕实现这一目标,我市将聚力推进"三个一"("一通道",即参与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一港区",即推动霞山区块、东海岛区块、徐闻区块纳入广东自贸区扩区的片区;"一示范",即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持续做好"四篇文章"(临港产业、滨海旅游业、特色优势农业、军民融合发展)、推进"四大抓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城市强芯提质、乡村振兴发展)、实施"五大产业发展计划"(重大工业产业项目达产增效计划、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计划、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培育计划、蓝色海洋综合开发计划),以重大产业项目为依托,以产业园区为抓手,以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为支撑,做大做强做优产业集群,全力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一方面,大力整治提升营商环境,打造区域创新、文化教育、医疗、商贸服务"四大"中心。 我们在湛江全市范围内开展营商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对标先进城市标准,重点开展审批流程再造、简政放权、"信息孤岛"、诚信体系、司法执法环境、不作为乱作为、招商引资、平安湛江等八个专项整治,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当好服务企业的"保姆"和"保安",推动湛江市营商环境各项指标达到全省前列水平。同时,大力建设区域创新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医疗中心、商贸服务中心,加快金融资源集聚发展,全面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项目落户、产业发展提供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保障。

  另一方面,大力延链强链补链,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一是壮大现代临港产业集群。重点推动中科炼化一期达产达效、加快建设二期项目;加快建设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首期项目,动工建设一、二期项目;确保宝钢湛江钢铁基地3号高炉7月1日前建成投产,建成千万吨级绿色钢铁基地;力争动工建设廉江清洁能源项目一期工程。围绕重大临港产业项目延链补链强链,发展壮大绿色钢铁、绿色石化、高端造纸、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五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世界级绿色高端沿海临港重化产业基地。同时,以雷州奋勇片区、东海岛片区和乌石片区为重点,谋划建设5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型产业园区,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及新材料、汽车智能制造、装备制造、石化、钢铁等功能区,建设世界级临港产业集群。二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集聚。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加大海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引进力度,建设海洋科技产业创新基地。规划建设"粤西数谷"大数据产业园,推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软件与信息服务、数字创意等产业发展,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三是打造优势传统产业集群。发挥湛江热带农业资源优势,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布局发展热带农业。大力发展深海网箱养殖,建设环雷州半岛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带。鼓励企业加大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改投入,推动水产品加工、特色食品、羽绒、医药等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出口型绿色家电基地。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挖掘红色旅游资源,规划建设雷州半岛滨海旅游文化体育产业带。谢谢。

科技日报记者提问

  科技日报记者:汕头拥有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等高校和科研平台,科创资源在粤东西北地区占据优势。省里这份支持汕头的文件也明确提出加快区域创新中心建设,请问汕头有哪些落实举措?谢谢。

  双德会: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创新是我们发展的第一动力。正如这位记者刚才讲的,《意见》明确提出来汕头要加快区域的创新中心,汕头也确实拥有在粤东比较多的科研和教学的资源,像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与精细化工省实验室等高校科研的平台,如何把这些优质的科创资源直接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打造区域的科创中心,我们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围绕产业促创新工作。汕头在产业方面,传统的有纺织服装、工艺玩具、化工塑料等传统优势产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通过创新来提升我们的产业能级。同时我们正在谋划战略性新兴产分,比如智能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等,这些在我们汕头也有很好的发展基础,有很多好的企业,也需要通过创新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这两个方面我们会发挥好我们现有的重大科研平台的作用,与产业紧密地结合起来,比如我们的化学与精细化工省实验室,由姚建年院士领衔挂帅。要鼓励省实验室在提升我市的化工塑料优势产业方面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在这方面发挥创新的作用,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比如我们现在还有汕头国家级高新区、汕头龙湖省级高新区,通过高新区里园区资源的集聚来培育产业新的增长点。此外,汕头还有一批数量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要通过这些产学研平台的结合,把这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得更快更好,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隐形冠军。

  二是聚集人才促创新。人才是创新的基础,这几年来汕头高度重视引才和培养人才的工作,在去年市委市政府专门实施了全日制硕博士三年引进的行动计划,希望通过三年的时间引进全日制博士1000名、全日制硕士3000名,并且为此出台了专门的相应的引才政策。通过去年一年的运行,截止到今年3月份已经引进全日制博士391名,全日制硕士1134名,这个成果应该是非常理想的,社会上给予了非常积极正面的评价,我们在招聘硕博士的时候很多硕博士都愿意到汕头来工作,特别是很多北方院校的毕业生都愿意到我们东南沿海来发展和工作,我们也配套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引进的政策。在自身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也启动了专业的工作,包括设立博(硕)士科研启动专项、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培育专项,支持定向培养博士生、建设名院名校理工类研究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等,把我们自己的人才也要培养好,人才的培养是我们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三是优化生态促创新。有了好的人才、好的基础,我们还有一个促进创新的生态机制,在这方面我们出台了支持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加强学科和科研能力的建设,提升省实验室创新平台服务创新发展的发展能力。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新引进了一名校长龚新高院士,是我们粤东西北第一名“院士校长”,很多媒体都进行了专门的报到,目前已经在汕头正式就任。此外我们还深化了科技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健全完善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红利,推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持续较快增长。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实施科技创新券后补助、省科技奖培育计划,加快建设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粤东分中心等高水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去年我们还跟华为专门在粤东建立了一个高级的研发中心,推动信息技术企业的生态和产业链的发展。

  以上是汕头打造区域科研创新中心方面的一些思路、举措,相信随着这些措施的逐步落地,我们粤东科创中心的目标能够更快实现。谢谢。

新快报记者提问

  新快报记者:我们留意到文件把湛江深度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为重要支持事项来推动,请问湛江在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方面将如何推动?谢谢。

  曹兴:谢谢这位记者朋友。与海南相向而行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把脉定向、掌舵领航,赋予湛江的时代使命。近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重托,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抢抓机遇、感恩奋进,推动与海南在交通、产业等方面的对接合作。一方面,注重顶层谋划、加强对接。我们多次组成党政代表团到海南对接,先后两次出台与海南相向而行的方案措施,从整体上加强服务对接海南的谋划,推动与海南签订《共建西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关于琼州海峡春运应急服务联动协议》,积极与海南建立多层级、各领域常态化对接合作机制。另一方面,注重互利共赢、深化合作。一是推动交通、港口、物流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客货滚装码头--徐闻港区南山作业区客货滚装码头,完成了琼州海峡北岸3家港航企业整合,推动湛江港集团与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湛江至海南集装箱航线增至6条。仅2020年,湛江港与海南港往来的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41.7%,今年一季度也同比增长了29.3%。二是推动产业、民生等领域互利合作。联手推进旅游合作,深入推进农业合作,全力保障海南蔬菜稳定供应,探索推进民生事业的合作,与海口市互派干部挂职锻炼,合力抓好琼州海峡疫情防控和安全检查等工作,打造平安和谐的琼州海峡。

  湛江是大陆通往海南岛的咽喉之地,每年海南90%以上的生产生活物资都要通过琼州海峡进入海南岛,每年从湛江过海的客流量超1500万人次、车流量超350万辆次,海南的发展离不开湛江的合作支撑,同样,湛江要借力发展也必须主动服务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加强与海南的相向而行。在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意见》中,对湛江的首个定位就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高质量发展区",首条支持政策就是"推动湛江深度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出到2025年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为我们深度对接海南自贸港提供了政策支持。接下来,我们将落实《意见》要求,找准定位、精准对接,全面深化与海南的务实合作,努力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自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我们主要做好五方面的对接:

  一是加强交通互联。构建由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水路客滚运输等多种方式组成的综合交通走廊,共建琼州海峡半小时经济圈。陆路方面,我们将大力推动湛海高铁建设及粤海铁路扩能增效,努力畅通琼州海峡高铁"大动脉"。水路方面,协同海南推进南北两岸港航资源整合,加快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进程,打造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的现代化过海通道;推动两地外贸航线相互挂靠,拓展国际航线,开通湛江港与海南港口集装箱运输"天天班";加快雷州乌石港建设,布局建设对接海南洋浦港的专业货运码头,配套建设湛徐高速乌石支线、粤海铁路乌石支线,打造琼州海峡新的货运通道。在航空方面,我们将加密湛江至海南航线,谋划开通琼州海峡水上飞机等运输方式,全方位加强与海南的交通对接。

  二是加强产业互延。谋划建设粤琼(徐闻)特别合作区,与海南共建临港产业、海洋产业和海洋科技合作园区。建设服务海南的"菜篮子"基地和物资加工基地,打造区域性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出口型绿色家电生产基地,以海南自贸港为窗口,开拓国际市场。推动粤琼天然气管线工程建设,提高区域能源保供能力。加强与海南现代服务业合作,在健康医养等领域与海南开展深度合作,携手共建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共同开发"一程多站、优势互补"的特色旅游线路,拓展延长旅游产业链条。

  三是加强平台互补。去年12月,湛江国家级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为湛江承接海南自贸港外溢资源提供了重要平台。我们将以建设综合保税区为契机,主动对接海南自贸港各项政策,大力发展食品加工和冷链仓储、跨境电商、保税物流、金融服务等主导产业,开展跨境电商保税备货业务,就近引入海南自贸港高附加值、高周转率货物。探索与海南洋浦港共建"组合港",与海南合作建设国际能源、大宗商品、航运等交易中心,将湛江建设成为对接服务海南的"岛外仓"。

  四是加强市场互接。借鉴海南"多规合一""极简审批"经验,优化投资审批服务。积极探索与海口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工商便利通"跨省合作,吸引更多海南投资者到湛江投资创业。加强高校科研院所跨区域合作,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采取柔性方式吸引海南优秀人才来湛江创业发展。

  五是加强民生互融。目前,湛江与海口已有100多项高频民生事项实现了网上互办。下一步,我们将以数据政府建设为契机,打破行政壁垒和"数据孤岛",大力推进两地文化、教育、养老、医疗深度融合。建立健全重大疾病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区域性医疗救援中心。推动两地海域、生态系统的综合整治和修复提升。强化应急管理和维稳合作,共建治安防控、旅游安全、灾害防治、安全生产及海上救援等保障体系。谢谢。

  主持人邓鸿: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发布会的提问环节到此结束。鉴于今天发布内的内容较为丰富,记者朋友如果还有感兴趣的问题的话,可以在会后与相关单位进行对接。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发布会到此结束。

  速记 高燕萍 摄影 张瑞霖 文字 李润芳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