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机构改革以来,广东省应急管理改革建设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11月11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广东省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本次发布会由省新闻办王丽华同志主持。
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王丽华
王丽华: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广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应急管理机构改革以来,我省应急管理改革建设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钟友国先生为大家介绍2020年广东省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应急管理厅综合协调处处长丁林先生;省应急管理厅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处处长杨智杰先生;省应急管理厅火灾防治管理处处长罗和国先生。
现在,请钟友国先生作介绍。
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钟友国
钟友国: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向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我省应急管理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近期我省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组建应急管理部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广东省应急管理厅自2018年10月27日成立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及时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省没有发生群死群伤的自然灾害事故,没有发生造成重大影响的社会事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向好。
今年1至10月全省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7.8%、22.6%,工矿商贸行业领域连续33个月无重大以上事故;成功应对了23轮强降雨和4个台风,因灾死亡人数同比下降73.44%。在疫情防控的大考中,主动作为,全面落实“双统筹”,有效防止各类安全风险叠加碰头。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构建广东特色的“全灾种、大应急”格局。我们准确把握总书记在新形势下对应急管理的“三个定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构建了全灾种统筹应对、全链条有效覆盖、全过程综合管理的大应急格局,承担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抗震救灾、防汛抗旱防风、地质灾害防治、森林防灭火等十八项职责,统一发布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的15种应急响应,有效化解了重大安全风险。去年我们处置了广东近30年来最大的森林火灾——高明“12.5”火灾,无人员伤亡;今年我们抗御住了15年来我省最强的一次“龙舟水”强降雨过程,有效处置了“9.9”甬莞高速揭阳普宁段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引发的苯酚泄漏污染事件。这些事故灾害之所以没有造成大型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最关键得益于在全链条、全过程的应对处置上实现新突破,在跨领域、跨专业的综合统筹上实现突破,在多部门、多层级的统分关系上实现突破,是我省应急管理“全灾种、大应急”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战果。
二是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我们着力从建制度、防风险、抓科技、促创新四个方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首先,狠抓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建设。体制上,充分用好省委省政府的授权,构建了统一指挥、上下联动、反应灵敏、指挥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监管体系。机制上,围绕应急管理的预防、预报、预警、救援“四个阶段”,建立“五个一”应急值守机制、“四个一”应急处置机制等一系列运行机制。法制上,出台《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条例》和配套政策措施,从法律上明确省防总44个成员单位职责任务,“测报防抗救建”各环节实现无缝对接。
其次,狠抓安全风险防范与管控。在风险研判上,运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针对天气变化、重大活动、旅游旺季、事故多发领域等14种情形,科学研判风险及发展趋势,做到风险早发现、早研判、早化解;在隐患排查上,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全面排查、科学排序、有效排除风险隐患;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上,实行化工行业特殊作业“四令三制”、动火作业“三个一律”、高空作业“五个必须”、有限空间作业“七个不准”等一系列风险防控措施,全面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切实把各类事故灾害消除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第三,狠抓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在三方面取得突破:建成“智慧应急”大数据平台。完成基于24个省直部门57个方面的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形成监测预警“一张图”、指挥协同“一体化”、应急联动“一键通”。破解五大难题。攻克公网中断等极端条件下通信保障问题,“融合指挥、应急通信、全域感知、短临预警、数据智能”五个“老大难”问题都得到了较好解决。自主研发十大业务系统。建成自然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全省危化品监测预警系统、安全生产执法系统等10个应用系统,今年底将实现对全省1307家危化品企业、2.85万辆危化品运输车辆、1.5万座塔吊、8149座水库、482个地灾点实施实时动态监控。前几天,应急管理部在我省召开全国“智慧应急”建设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了我们的做法。
第四,狠抓事故灾害防、抗、救创新。在短临预警上创新。在全国成功破解了短临预警强降雨预报预警难题,将未来1小时雨量超过50毫米的预警信息准确预报到镇街。在临灾转移上创新。建立特殊群体临灾转移“四个一”机制,提前转移危险区域群众,同时精心做好转移群众的服务保障工作。在实战推演上创新。围绕国内外发生的事故灾害搞复盘演练,开展森林防灭火、防汛防台风、铁路地质灾害、危化品安全风险防范等桌面推演+实战演练,坚持打有准备之战,着力提升应急实战能力。在物资保障上创新。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全省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三是打造全面过硬的准军事化队伍。应急管理工作性质决定应急管理人都要是“特殊材料”制成的。我们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着力打造特别讲政治、特别讲纪律、特别讲科学、特别讲认真、特别讲精神的应急管理准军事化队伍,做到对党绝对忠诚、生命高于一切、坚决服从指挥、纪律挺在前面、工作见叶知秋、时刻应急准备。今年1月25日,正是大年初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全厅200多名干部返岗工作,全省应急管理体系职工干部全部进入战时状态。厅机关组织党员突击队7批26人次、各类专家和技术保障人员上百人次深入抗疫一线,有效防范多重风险叠加碰头。落实全国全省“一盘棋”应急响应机制,我们第一时间紧急调派人员和直升机驰援四川凉山州木里县参与火灾救援,明知有生命危险,但没有一个人退缩。支援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抗洪抢险,79名干部主动请缨,连续奋战46天,直到夺取永修县抗洪(排涝)斗争的全面胜利。我们还启动了安全生产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八大类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执法监督活动,围绕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渔业船舶等监管难点和盲区,以及森林防灭火,打了“四大战役”。同志们把平时当战时,把过节当过关,乐于奉献,敢于牺牲,无怨无悔,为的就是让人民群众多一份幸福感、安全感。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改革支撑准确识变、以科技支撑科学应变、以队伍支撑主动求变,胸怀两个大局,坚持“两个至上”,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东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王丽华:谢谢钟友国先生。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香港大公文汇记者提问
香港大公文汇记者:五中全会对我们的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十四五规划建议稿也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请问在保障经济安全、人民生命安全、社会稳定和安全方面,广东在未来会有哪些改革创新的举措?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我们会联动港澳开展哪些安全建设和合作?
钟友国: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等方面,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昨天下午,我们组织全省应急管理系统的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对更好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我们将深刻领会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中育先机开新局,立足新征程谋划新发展,推动应急管理改革实现新跨越,着眼新阶段推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取得新成效,围绕贯彻新理念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迈出新步伐。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履行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及时处置各类事故灾难的重要职责,担当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为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平安广东作出新的贡献。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理念,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应急管理事业的新要求,进一步健全防范化解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不断加强处置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安全发展保障更加有力。
二是坚持预防为主,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这是应急管理的核心职能。我们坚持系统性思维,坚持立足于“防”,防抗救相结合,念好“预字诀”,切实把“人防”、“物防”、“技防”、“制防”有机结合,强化“人防”合力,夯实“物防”基础,提升“技防”水平,完善“制防”措施,织密安全防范的“防护墙”。充分把握安全风险的特点和规律,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全面排查风险,找准重大风险,有效化解风险。深入分析研判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变化对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可能带来的影响。强化群防群治,社会共治,发挥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作用,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格局。
三是坚持创新思维,持续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我们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用足用好改革创新“关键一招”。在健全完善综合协调机制上创新,坚持“优化协同高效”进一步完善应急委工作机制,探索实施应急委“双主任”制,充分发挥“三委三部”作用,进一步强化应急管理部门“统”的作用。在建立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机制上创新,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在信息化建设上实现创新,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引领,坚持打开大门搞创新,防止应用和创新“两张皮”,坚持系统观念,加强融合指挥、短临预警、应急通信、全域感知、数据智能等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以智能化推动应急管理现代化。
四是坚持科学应备,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着眼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扎实做好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的准备,我们将针对广东实际,突出广东特色,重点谋划好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重大风险监测预警中心建设、全域感知系统建设、应急航空救援能力、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应急救援队伍能力提升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以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应急管理合作方面,我在这里也作一个回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连续开展了十期粤港澳安全生产知识竞赛,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应用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应急管理工作带来的新机遇,联合港澳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应急协调平台,推动联合制定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障预案,开展经常性的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急管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中新社记者提问
中新社记者:我们知道广东是全国的经济大省,市场主体也比较多,作为应急管理部门,是负责安全生产监管的机构,我们是怎么发挥监管职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省应急管理厅综合协调处处长丁林
丁林:首先感谢您对广东安全生产工作的关注和关心。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东省应急管理厅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两个至上,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统筹作用,主动牵头、主动组织、主动监管,全力以赴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相关工作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我们始终坚持把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于完善责任体系,加牢织密安全责任网,压紧压实“三个责任”和“三个必须”。一是全面推行地方党政领导主要负责同志同时担任安全生产委员会双主任,实现市、县、镇街“双主任”制全覆盖。二是由省长代表省委省政府与21个地市、60个省直部门及中央驻粤有关单位签订年度《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责任书》。三是制修订《广东省党政部门及中央驻粤有关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厘清新业态、新领域安全监管职责。四是严格落实部门由领导班子排名第一的副职分管安全生产工作,夯实我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二、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我们始终坚持突出重点领域、重点时段、重点节点,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今年扎实推进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八大专项整治,聚焦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建筑施工、渔业船舶、消防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和综合治理,牢牢扭住安全防范关键点,全力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今年1至10月全省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7.8%、22.6%,工矿商贸行业领域实现连续33个月未发生重大以上事故,在国务院安委会今年开展的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中,我省取得了优秀等次,并历史性地取得全国第二的好成绩。
三、创新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我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创新安全生产工作机制,主动会同有关部门推出多项安全生产实招硬招。一是全面推行安全生产“一线三排”机制,先后印发“一线三排”工作指引、实施指南、标识牌样图等,指导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坚守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全面排查、科学排序、有效排除各类风险隐患。二是主动公开警示重大风险,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法(试行)》,建立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和风险点、危险源“一张图”,排查管控各类风险4.7万多处。三是强化安全生产实招硬招,先后推出化工行业特殊作业“四令三制”、动火作业“三个一律”、高处作业“五个必须”、有限空间作业“七个不准”、渔船安全“六个100%”、危大工程“六不施工”、海上砂石船“六禁”等系列管用实用安全措施。
四、加强巡查督导考核通报
我们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统筹抓总优势,强化安全生产巡考检,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落地落实落具体。一是首次开展安全生产专项巡查督导,对事故多发的5个地级市以及2个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开展了应急部门机构改革以来的第一次专项巡查和专项督导。二是不断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优化考核标准、改进考核方式、强化结果运用,充分发挥考核的推动作用。今年对21个地级以上市和41个部门进行了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省委常委会和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考核结果。三是及时启动全国全省“一盘棋”应急响应机制。时刻保持“事发在外地,警示在眼前”的清醒认识,针对国内外典型事故,今年启动全国全省“一盘棋”应急响应机制45次,真正做到了主动作为、主动防范。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基层防灾减灾一直是重点,也是难点,请问我省是如何推进基层特别是村居(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工作的?
省应急管理厅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处处长杨智杰
杨智杰:谢谢你的提问。我省高度重视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工作方针,把基层基础作为第一保障,在基层力量、基础工作、基本能力上狠下功夫,切实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我们狠抓三项工作:
1.创新开展行政村(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个有”建设。针对当前我省行政村(社区)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在行政村(社区)开展“有组织体系、有大喇叭、有警报器、有避难场所、有风险地图、有明白卡、有应急值守、有应急照明、有小册子、有宣传栏”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个有”建设,确保日常有宣传、风险广知晓、灾前有预警、灾中可避险、灾后得救助。我们编制了“十个有”建设标准模板,规范建设内容和标准,分区域在5个行政村建设“十个有”样板村,在285个多灾易灾的行政村(社区)建设应急值班值守系统,打造省、市、县、镇、村五级指挥调度“一键通”。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100%、粤东西北地区50%的行政村(社区)开展“十个有”建设;2021年,全省行政村(社区)实现“十个有”建设全覆盖。
2.推进乡镇街道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今年,我们聚焦“大安全、大减灾、大统筹”,高标准前瞻性推进乡镇街道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一是着力构建“四个一”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确保全省各乡镇街道“有一个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的机构,有一支负责应急救援的队伍,有一个启动应急响应的平台,有一个储备应急物资的仓库”。二是推动全省各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工作机构、人员、经费、装备“四落实”,队伍结构、素质、能力、作风“四提升”,工作职责、任务、机制、手段“四匹配”,促进应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3.扎实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和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2019年,汕头市南澳县被国家确定为首批13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试点单位之一,我省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建的方式,统筹各方资源,力争把南澳县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打造成广东综合减灾“名片”,推出“广东范本”。2020年,深圳市盐田区、珠海市金湾区、江门市江海区、肇庆市端州区、清远市阳山县等5个县(区)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工作,并向国家申报第二批示范县创建试点单位。
2020年,我们把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全省766个社区开展了创建工作。截至目前,我省成功创建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有1246个,占全省行政村(社区)4.7%,占全国示范社区总数的9.2%,数量居全国首位。
南方都市报记者提问
南方都市报记者:在机构改革之后,全省的森林火灾防控工作有哪些体制机制方面的变化?现在也进入了秋冬季节,全省在预防森林火灾方面有哪些重点措施?
省应急管理厅火灾防治管理处处长罗和国
罗和国:谢谢你的提问。机构改革后,森林防灭火指挥机构从体制上由原来的林业部门转到了现在的应急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森林防灭火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扑救,积极消灭”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我省森林防灭火工作体制机制。一是推动建立并严格落实森林防灭火工作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目前,全省、市、县按照上下基本一致的要求健全森林防灭火指挥机构,森林防灭火重点地区的13个地市和70个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森林防灭火指挥部总指挥,市、县政府常务副职分管森林防灭火工作,指挥部办公室都设在应急管理部门,市、县应急管理局局长担任森防指办公室主任,省市县镇四级都成立了森林防灭火指挥机构。二是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省森林防灭火指挥部、省应急管理厅出台《广东省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工作规则》,明确各成员单位防灭火行业职责,印发《广东省森林防灭火工作职责事项划分意见》,省市县三级都细化了“防”与“救”的职责。同时,建立责任落实“十查”机制,查党委政府责任、查火源管控、查“五清”行动、查值班值守、查应急物资、查预警预报、查宣传教育、查隐患治理、查应急预案、查队伍建设。
从10月1日开始,我省已经进入新一轮森林特别防护期。我们主要采取五项措施防范森林火灾:一是及早谋划部署。8月份举办两期森林防灭火业务培训班,9月19日-22日举办全省首届森林消防业务技能大比武活动,提升全省森林防灭火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森林消防救援队伍扑火救灾实战能力;9月19日举办全省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全省营造浓厚的森林防火宣传氛围;9月底,印发工作通知,部署做好今年秋冬季特别是国庆节期间森林防灭火工作,并联合省林业局组成多个工作组赴重点地区督导检查防灭火工作落实情况。二是严格落实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责追责”的要求,落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筑牢森林火灾“防”与“救”的责任链条。落实林地承包经营者、林区内施工单位的森林防灭火责任,签订责任书,落实野外火源管理和防灭火责任。三是狠抓源头治理。在重点节假日和高火险天气,全面落实“包山头、守路口、盯重点、签责任、打早小”工作举措,启动电话抽查提醒机制,督促基层抓好落实。指导基层开展清坟边、清林边、清地边、清隔离带和清旅游景区内可燃物的“五清”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切实消除火灾隐患。部署严厉查处野外违规用火行为,切实管住人为火源。四是健全协同高效指挥体系。建立应急管理、公安、林业、气象等部门联合会商风险研判机制,组织各地结合实际修订本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确保各级预案无缝对接,指挥体系上下贯通、高效顺畅。五是安全科学处置火情。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做好组织指挥、人员配备、物资装备、通讯联络和后勤保障等各项准备工作。全省108支专业森林消防队伍,今年秋冬季7架森林消防直升机,因险设防、因险施策,向重点林区、高火险地区靠前驻防。一旦发现火情,把人员安全放在首位,及时转移火场附近群众到安全区域,做好扑火人员安全措施,科学施策,重兵投入,做到“打早、打小、打了”,坚决防范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的发生,保护好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的安全。
凤凰网记者提问
凤凰网记者:广东的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能否介绍一下具体应用在哪些方面?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么样的?
丁林:谢谢凤凰网对广东智慧应急建设的关注和关心。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始终坚持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优势,把信息化作为提升应急管理水平的制胜一招。运用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统一治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管理动态数据,形成监测预警“一张图”、指挥协同“一体化”、应急联动“一键通”,提升灾害防御的科学化水平。主要成果运用体现在“防、管、救”三个方面:
防:应急管理的本质是预防管理。我们积极探索打造“全域感知”的智慧应急系统,监测预警能力显著提升。一是在自然灾害方面,整合接入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雨窝点、大中小型水库、海上船舶等承灾体数据12000余处,接入全省水库、渔港、林火、高速公路、公共场所、旅游景点等30余万路视频监控。二是在预警发布方面,创新短临预警机制,会同气象、水文部门,将未来1小时强降雨预警信息通过五级三防指挥体系靶向发布,第一时间直达乡镇村基层一线。三是在安全生产方面,汇聚接入全省383家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感知数据、视频数据和三维建模数据,实现危化品重大危险源风险监测预警的全覆盖,并对全省1307家重点危化品生产企业进行监测预警。牵头相关部门建设全省“两客一危一重货”重点车辆智能监控预警系统,对全省2.85万辆危化品运输车辆进行全过程动态监控预警。并对全省61家非煤矿山尾矿库实现监测预警感知网络全覆盖。
管:强化“互联网+监管”。深化执法系统建设应用,编织安全生产执法全省一张网,监管执法“线上线下联动”能力显著提升,今年上线以来检查企业48万余次,下达执法文书160余万份。创新“一企一码一图”安全监管模式,对全省120多万家工矿商贸企业开展四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厅领导带头每天在厅指挥中心通过单兵视频系统,与执法小分队及企业负责人视频连线检查指导,安全生产“互联网+监管”能力有效提升。
救:一是加强应急指挥能力建设。自主研发自然灾害应急指挥系统,推进省市县镇四级部署视频会商终端和应急值班值守终端,通过应急“一键通”在线指挥调度110万应急责任人,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利用无人机VR、AR三维建模技术实时进行灾害现场模拟仿真,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即时连通零距离、场景即时传播零时差、指令即时下达零延误。二是加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构建“通信枢纽、现场指挥、伴随保障”三位一体、三级联动指挥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立卫星通信指挥车、集群对讲机、无人机、智能单兵终端“四合一”保障机制,组建准军事化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常备常练,有效解决极端灾害事故情况下“看不见、听不到、连不通”的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智慧应急”的内涵和外延,建设全域感知网络,实现自然灾害和事故风险实时综合监测。推动数据组合、治理融合向数据智能发展,完善灾害事故预报预警机制,提升短临预报预警准确率,完善应急“一键通”信息快速报送系统,有效解决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
王丽华:好的,谢谢。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在会后向应急管理厅的相关部门了解情况。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速记:陈佳虹
文字:周存
摄影:曹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