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0-09-28 16:32:41 | 来源:南方网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工作部署,增强社会各界对全省相关行动计划的了解,9月28日上午,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邓鸿 

  主持人邓鸿: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工作部署,增强社会各界对全省相关行动计划的了解,切实有效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天省政府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精准解读《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以及2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的行动计划。

  首先,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省政府副省长王曦先生,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岸明先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涂高坤先生,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龚国平先生,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蔡木灵先生。

  首先,有请王曦副省长介绍情况。

广东省政府副省长王曦 

  王曦: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很高兴出席广东省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广东省政府,对各位媒体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热心关注和积极报道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一、广东省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政策制定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高度重视,深刻指出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多次强调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今年以来,总书记在湖南、安徽、吉林、山西、陕西、浙江等地考察时,一再强调要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特别是总书记对广东制造业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明确要求广东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为我们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广东作为全国乃至全球制造业重要基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持续加大政策供给、改革创新和要素保障力度,推动制造业集群化、高端化、现代化发展取得良好成效。2019年,广东规上制造业增加值达3.06万亿元,规上制造业企业总数近5万家,均居全国第一,在全国41个大类工业行业中,广东拥有40个,是全国制造业门类最多、产业链最完整、配套设施最完善的省份之一。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广东制造业发展还存在产业整体水平不够高、新旧动能转换不畅、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链供应链不够稳固等问题。为适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广东省委、省政府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需求,在统筹谋划、深入调研、广泛咨询、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谋划选定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行重点培育,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先进产业集群。这是广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的重大举措,必将对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制造强省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在具体产业集群的选择上,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主要选择产值在5000亿元以上、具有坚实发展基础和良好增长态势、对广东经济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产业集群,旨在进一步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具体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产业、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这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2019年营业收入合计达15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主要选择产值在2000亿元以内,产业辨识度高、成长性强、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集群,旨在积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发展新动能。具体包括: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数字创意、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这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19年营业收入合计达1.5万亿元。

  二、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政策的主要内容

  今年5月,我省正式印发《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同时,为进一步细化具体化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的相关举措,实现“一群一策”精准培育,我们又详细制定了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最终形成“1+20”的政策体系。这“1+20”政策文件分别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农业农村厅、能源局等5个单位牵头组织实施,是“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我省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的重要指导文件。

  《意见》是20个行动计划的统领性文件,明确了到2025年的总体发展目标,即: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增速基本同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和稳定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年均增速10%以上;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典范,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同时,《意见》还提出了改革创新治理方式、有效提升创新水平、全面增强要素保障能力、着力提升企业竞争力、高水平推进开放合作等五大保障举措,构建起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的主框架。

  20个行动计划是培育发展各产业集群的具体工作指南,均按统一格式编制,包括产业总体情况、工作目标、重点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等五部分。20个行动计划围绕发展目标布局重点任务,围绕重点任务凝练重点工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资源链,提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强、切实管用的具体举措,为推动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全面跃升提供了重要指引。这里特别说明一下,考虑到数字经济与各产业集群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共生发展,下来我们将专门出台单独的政策文件,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聚焦“1+20”战略性产业集群政策文件的发展重点和目标,深入实施“强核、立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建立完善“五个一”工作体系,即围绕每个产业集群分别建立一张龙头骨干和隐形冠军企业清单、一份重点项目清单、一套创新体系、一个政策工具包、一家战略咨询支撑机构,并进行动态调整,同时,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推动政策措施向产业集群倾斜、资源要素向产业集群汇聚、工作力量向产业集群加强,全力打造多点支撑、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加快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广大媒体朋友对广东的关注和支持,希望大家多多宣传我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进一步扩大政策知晓度,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广东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为广东加快制造强省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主持人邓鸿:谢谢王曦副省长。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下面开始提问。

南方日报记者提问。

  南方日报记者:我想提问陈岸明副秘书长,这个《意见》和20个产业集群的行动计划为广东的工业发展描绘了一个清晰的蓝图,接下来我们有什么具体的措施来推动“1+20”文件政策的落地实施?这些产业集群之间如何能够协同发展,发挥它的最大的效用,尤其是在一些产业领域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如何去攻克?谢谢。

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岸明

  陈岸明:谢谢您的提问。刚才王曦副省长发布了广东战略性产业集群政策文件的情况,标志着进入全面启动实施阶段。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就是要抓好落地落实。下来,我们将按照项目化、体系化的推进思路,主要从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要以“五个一”工作体系为抓手,推动“1+20”政策文件落实落地。每个集群要按照“一张龙头骨干和隐形冠军企业清单、一份重点项目清单、一套创新体系、一个政策工具包、一家顶尖战略咨询支撑机构”,做到“一个集群一套方案”,动态调整,及时更新,全面落实“优化布局、强核、立柱、强链、品质、培土”六大工程,巩固提升广东传统优势战略产业,强化优势支柱产业的领先地位,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市一级层面要按照“五个一”要求,建立相应的工作体系,着重服务好骨干企业培育、重点项目落地。

  其次要抓好“产学研”高度融合,为战略性产业集群提供关键要素资源供给保障。广东战略性产业集群政策文件,紧紧围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与总书记对科技创新提出的新方向新要求高度一致,体现了科技创新对广东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要在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人才链、围绕人才链部署教育链,积极推动产业、科技、教育深度融合,为战略性产业集群提供关键要素资源供给保障。

  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方面,广东将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实施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为抓手,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设置,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形成与产业集群发展相匹配的学科建设和人才支撑体系。

  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实现更加公平高效配置要素资源。进一步扩大开放,集聚国际产业发展要素资源,积极推进产业链的国际合作,推动内外产业集群联动发展。

  三是调整优化产业集群布局,高水平建设产业发展平台载体。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机遇,推动城市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城市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相匹配。把高新区、经开区、产业转移园、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工业园区打造成制造业发展的主平台、区域产业分工协作的主阵地,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强化区域主体功能科学分工,省市合力提升建设一批产业集中度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园区”,构建广东工业园区发展的新格局。

  四是加快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要聚焦20个产业集群,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生态。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工业基础软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基础技术等领域,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加快构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全面提升广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五是把战略性产业集群规划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持续推动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目前我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正在编制,各部门配套编制重点专项规划,省工信厅正在牵头编制《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把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与广东制造业的十四五规划相衔接,做好全省制造业顶层设计,持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各地市也要因地制宜,认真谋划好十四五期间本地区优势产业集群的落地发展,形成省级水平一体、省市垂直一体的产业规划体系。

  谢谢大家!

新华社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本次疫情对广东应急保障工作也是一次重大的考验,广东在这次考验中也是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所以我想问一下涂厅长,广东将如何借鉴本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安全应急物资生产保供的体系?谢谢。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涂高坤

  涂高坤: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在党中央和联防联控指挥部的坚强领导下,广东工信系统全力以赴,做好防疫抗疫重要物资保障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防疫物资需求暴涨,在短短两个月内,广东制造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红区”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N95)、儿童口罩、医用防护面罩、隔离衣的生产实现了五个“零的突破”,口罩、口罩机、呼吸机、防护服贴条机、防护服胶条等八类物资生产和全国调运总量均居全国第一,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抗疫大局作出了广东贡献。

  下来,广东将从四个方面建立健全安全可靠的应急物资生产保供体系:

  第一方面,明确安全应急物资生产保供体系发展目标任务。聚焦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四类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需求,建立平战结合的安全应急物资储备系统。完善安全应急物资实物、社会、产能、技术等四类储备,构建安全可靠的应急物资生产保供体系,为广东乃至全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第二方面,提升安全应急物资供给能力和质量。依托广东电子信息、软件和信息服务、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链齐备的优势,积极培育、引进安全应急领域的重点项目;鼓励安全应急龙头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主业壮大,拓展产业链;在广州、深圳、佛山、清远等地区建立一批安全应急物资研发生产为重点的特色园区。建立安全应急原材料、产品、装备和企业清单,确保安全应急物资在关键的时候“找得到、调得快、用得上、高质量”。

  第三方面,实施安全应急关键技术装备提升工程。围绕提高各类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在突发事件处置全流程的应用,全面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围绕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的高效性和专业性,重点发展应急通信指挥、紧急医学救援、特种车辆、特种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船等应急处置救援装备,全面提升应急处置救援无人化、智能化水平。

  第四方面,实施安全应急服务质量提升工程。鼓励安全应急技术创新,重点发展智慧安全应急云服务,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安全应急服务赋能。鼓励安全应急服务模式创新,推动安全应急技能培训、装备供应与专业技术相结合,提升安全应急服务效能。发展安全工程设计与监理、标准规范建设、检验检测与认证认定、评估与评价、事故分析与鉴定等安全服务,紧急医疗、交通救援、工程抢险、应急物流等应急救援社会化服务。

  谢谢大家!

科技日报记者提问。

  科技日报记者:请问龚厅长,在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中,科技部门将如何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谢谢。

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龚国平

  龚国平:谢谢您的提问。在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关键,省科技厅将结合部门职能,着力在突破产业技术瓶颈、聚集产业创新资源、完善产业创新体系、营造产业培育和创新环境等方面着力发挥好支撑作用。

  一是全面加强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围绕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产业链、供应链的任务部署,在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中加强相关战略性产业领域的布局,从源头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大力突破,同时完善多技术路线并行资助机制,着力加强技术储备,不断提高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和抗风险能力,为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二是加快重大创新平台体系建设,补齐高端创新资源短板。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历史契机,进一步汇聚高水平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推进一批国内外大院大所和著名高校、国家重大科技成果、高层次创新人才来粤创新创业,加快省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和高水平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布局建设,着力弥补我省高端创新资源不足的短板,打造集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导入、产业化及人才培养引进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体系。

  三是营造战略性产业集群培育和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结合我省去年出台的“科技创新12条”等重大创新政策,充分发挥高新区在产业聚集方面的优势作用,加强众创空间、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孵化育成体系建设,优化公共创新平台布局,成体系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和单打冠军,引导产业、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着力打造战略性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谢谢。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提问。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是广东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近期广东也设了该产业的基金,请问蔡木灵先生,在解决“缺芯少核”的问题方面,广东有什么目标和规划吗?谢谢。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蔡木灵

  蔡木灵: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也作出了一系列的部署。特别在政策措施方面,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围绕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路径和重点方向,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

  今年2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思路,即“做大做强设计业,重点发展模拟芯片、功率器件和第三代半导体器件等,大力引进和培育封测、设备、材料等领域龙头企业,加快补齐制造业短板”。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的《广东省培育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了5项重点任务和8项重点工程。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0%,珠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一是提升创新能力。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每年投入不低于10亿元支持集成电路领域技术创新。对于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或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大研发项目,省级财政给予持续支持。改革项目组织实施方式,试行“广东发布、全国揭榜”的“揭榜挂帅”模式。

  二是鼓励加大研发投入。对28 nm及以下或具备较大竞争优势的芯片量产前首轮流片费用,省级财政按不超过30%给予奖补。对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不低于5%的企业,在全面执行国家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75%的基础上,鼓励各市增加按不超过25%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标准给予奖补,省级财政按1:1给予事后再奖励。

  三是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国家级、省级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平台建设,省级财政给予不超过固定资产投资30%的资金补助。

  四是培育人才队伍。扩大高校微电子专业师资及招生规模,省属高校可自行确定微电子专业招生计划。推动有条件的高校建设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鼓励各市在户籍、个税返还、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就学、创新创业等方面对集成电路人才给予优先支持。

  五是设立产业基金。基金首期规模200亿元,突出体现财政资金的政策引导性和放大效应,重点投向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EDA工具、装备及零部件、相关材料、电子元器件等项目。

  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我们知道广东是人口大省,农业和食品产业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支撑,为了巩固提升广东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的战略性支柱地位,想请问一下陈岸明副秘书长,这个行动计划有哪些突出的亮点?谢谢。

  陈岸明: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广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发展。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四区两带”农业发展格局为基础,聚焦农业优势产业区(带),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引领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快速发展壮大。截至2019年底,全省现代农业与食品集群规模(总产值)达1.38万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7175.9亿元,居全国第5位;食品工业总产值6593.6亿元,居全国第4位;果蔬、肉类、水产品、苗木花卉、精制食用植物油、调味品、饮料等品类产量产值位居全国前列,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我们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短板弱项。例如产业集聚程度偏低、产业链条较短、龙头企业偏少、高素质和技术型人才总体缺乏等等。

  接下来,现代农业与食品要立足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定位,突出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充分展现广东农业与食品的特色与优势,与其他各集群联动共进。我们这个行动计划可以说有三个亮点:一是首次集群化统筹布局全省农业与食品产业。提出至2025年底,力争全省形成粮食、蔬菜、岭南水果、畜禽、水产、精制食用植物油、岭南特色食品及功能性食品、调味品、饮料、饲料10个千亿级子集群以及茶叶、南药、苗木花卉、现代种业、烟草5个数百亿级子集群。二是践行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理念。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以三产融合为发展路径,既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定位,又重视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的充分融合,体现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的整体属性,力求协调同步发展。三是开创性提出推进“八大工程”建设。以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为原则,明确了八项重点工程,包括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工程、食品饮料产业结构优化工程、集群平台构筑工程、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科技创新驱动工程、数字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市场体系建设提升工程、绿色安全保障工程。多措并举,针对性补足集群各项短板弱项,引领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香港大公报记者提问。

  香港大公报记者:请问科技厅龚厅长,请您介绍一下广东区块链产业集群发展情况,以及接下来在推动广东数字经济发展中将如何发挥作用?谢谢。

  龚国平:谢谢您的提问。我省区块链产业布局早、产业基础好、创新创业的氛围浓厚,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初步形成了从底层到应用、从产业到服务的全链条发展形态,我省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企业160余家,超过全国备案量的1/5,为区块链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省区块链技术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的1/3,为产业创新做了充分的技术储备。中山大学、广州大学等多家高校和一批重点实验室、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为技术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华为、腾讯、微众银行、平安科技等龙头企业在区块底层技术平台建设、产业链协作和特色场景应用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行业协会、联盟等行业组织在营造产业生态、提升产业价值链方面发挥了良好的协同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新基建“强基”、关键核心技术“引擎”、标准规范“引领”、企业梯队“引培”、应用示范“赋能”、产业生态“培育”、区域创新“联动”等七大工程,一体化推进我省区块链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区块链产业集群。同时,通过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可复制推广的区块链典型应用案例,大力培育“区块链+”产业,促进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加速融合创新,加快可信数据、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设城市链网,打通数据和价值孤岛,促进多方互信合作,为我省充分利用数据资源要素、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构建坚实的技术支撑。谢谢。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想请问一下涂厅长,作为我省战略性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工作的牵头部门,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战略下,如何推动集群发展的科学布局?谢谢。

  涂高坤: 感谢您的提问。下来,我厅将会同省有关单位按照“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要求,从三个方面抓好集群发展统筹布局。

  第一点,着力增强集群发展的整体性和协同性。目前,我们正牵头编制《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将把“1+20”战略性产业集群政策文件全面吸纳进去,充分发挥双区驱动、双核联动优势,科学优化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及细分领域的空间布局,着力推进“一核一带一区”产业链协同,推动城市功能定位与产业集群发展协同匹配。

  第二点,突出省级层面的统筹和引导。我们将根据各地市产业集群的基础优势及未来发展定位,按照核心、重要、一般三个层次,细化明确20个产业集群在各个地市的区域布局和重要程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施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引导推动各地区产业集群分工合理、差异化发展。

  第三点,强化集群发展的联动和协作。推动各地市对标20个集群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优化集群技术、人才、资本、土地等要素配置,省市合力支持本地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推动集群产业链、供应链的地市分工协同,促进集群价值链整体跃升。

  谢谢大家!

凤凰网记者提问。

  凤凰网记者:想请问蔡木灵先生,在《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中,海上风电是八大重要工程之首,想请您介绍一下这种提法是基于怎样的考虑?下一步广东海上风电发展的主要思路是什么?谢谢。

  蔡木灵:感谢你的提问。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装备技术水平加快提升。广东拥有41.9万平方公里海域、4114公里海岸线,海上风能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发展海上风电的良好条件。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发展海上风电作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发展的有力抓手,科学规划开发项目场址,目前规划的近海浅水区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并逐步建成并网;同时,我省还合理布局建设产业基地,经过前期发展,目前粤东、粤西等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初步建成,并培育了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风机制造龙头企业,为全省下一步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广东海上风电发展的目标是通过项目高效开发带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集海上风电研发、制造、运维一体的海上风电全产业体系,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为实现这一目标,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海上风电重大项目开工落地。重点建设好已列入全省规划的985万千瓦近海浅水区项目,争取今年底建成投产200万千瓦。

  二是积极推进向科技要效益,加快推动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重点围绕提升风力发电机组发电效率,以及创新风机基础型式、推行海上输电集中送出等方式,加快实现广东海上风电项目平价上网。

  三是推动海上风电开发由近海浅水区走向近海深水区。通过推行规模化连片开发、创新开发管理模式等,积累探索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进一步拓展我省海上风电发展空间。

  四是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海上风电建设的支持。争取国家将深远海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落户广东,并配套资金支持等扶持政策。同时,积极争取将我省规划的专属经济区海上风电项目场址纳入国家规划。

  谢谢!

  主持人邓鸿: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今天到会的各位记者朋友。

 

  速记:高燕萍

  摄影:曹雅琴

  文字:李润芳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