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第四十一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0-03-12 15:32:40 | 来源:南方网

根据省疫情防控指挥部部署要求,为进一步回应社会关切,2020年3月12日下午,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疫情防控第四十一场新闻发布会。

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邓鸿

  主持人邓鸿: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强调,要把新冠肺炎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近日,李希书记要求我省各有关部门加强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确保科研攻关工作有力有效开展。今天,省新闻办在这里继续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广东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情况,重点介绍我省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的最新进展。

  首先,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先生;省科技厅副厅长龚国平先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紫霄女士;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刘磊先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林天歆先生;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研究员吴光明先生。

  现在,请周紫霄女士通报情况。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紫霄

  周紫霄: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昨天省委书记李希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暨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我省贯彻落实意见。

  首先,通报一下我省最新的疫情情况。

  截至今天12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356例,累计出院1292例,累计死亡8例。11日当天全省新增确诊病例3例,分别为深圳市报告1例法国输入病例、中山市报告2例西班牙输入病例。12日0—12时无新增确诊病例,新增出院4例。有345名密切接触者正在接受医学观察。现有在院56例。自2月16日以来,我省新增报告确诊病例数维持在个位数,123个县区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占比96.09%,云浮一直无确诊病例。珠海、韶关、河源、惠州、汕尾、江门、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梅州等14地市在院的确诊病例全部出院。

  当前,新冠肺炎在全球多地暴发并呈现蔓延的态势,部分国家的疫情比较严重。我国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85例。我省自3月6日以来无省外及本地病例,但累计报告6例境外输入病例,提示我省防境外输入的风险增大。在这里再一次提醒公众,赴境外人员要按照防控指引要求,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好个人防护。抵粤或返粤的各位人士请如实填报健康卡,如有不适症状请自觉申报,配合做好入境、检疫等工作。如实申报健康状况非常重要,从昨天深圳报告的境外输入病例可以看出,因为患者如实申报了健康状况,一到达口岸就进行了规范地处置,患者本人也得到了及时地救治,同时也尽可能减少了密切接触者,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家人、朋友、同事等周边人的安全。

  下面介绍一下我省防控工作的最新情况。

  社区防控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大量企业的复工复产,疫情重点地区流入我省的人员不断增加,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城边村等外来人员比较密集的场所疫情的风险也在增大。为了切实精准有效做好城中村等地区疫情防控进行再强调、再要求、再部署,要求各地压实责任,建立县级统一指挥、镇街组织协调实施、村居为作战单元的责任体系,压实各镇街党委政府、村居委防控主体的责任,落实网格化管理,落实重点人群管理措施,落实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加强排查,通过“粤康码”的推广应用,引导疫情重点地区来粤人员通过“粤康码”等网络平台申报出行计划和健康状况,摸清底数,预判态势,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和心中有招。各村居应急领导小组要制定疫情防控的应急预案,明确集中隔离点,加强人员的配备保障,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近期,我省还出台了民政服务机构、残疾人服务机构、家政服务机构和医疗机构普通门诊的防控工作指引,更新了月子服务机构防控工作指引,具体的指引请登录省卫生健康委网站和“健康广东”微信公众号进行查询。

  在这里介绍一下我省援湖北医疗队的情况。目前我省援湖北医疗队共2484人,他们在湖北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月10日考察湖北武汉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分析当地疫情防控工作的形势,坚守抗“疫”一线,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善战善成,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抗击疫情的各项工作。我们也将继续贯彻落实对一线医护人员的关心关爱措施,并切实做好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目前我省前方医疗队无人感染。

  我的通报到此,谢谢!

  主持人邓鸿:谢谢周紫霄女士。现在有请龚国平先生介绍情况。

省科技厅副厅长龚国平

  龚国平: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科研攻关工作,对科研攻关取得的成绩和科研人员的拼搏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肯定,我们科技工作者深受鼓舞、备感振奋。3月6日,李希书记主持召开我省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专家座谈会,提出要把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实抓好,力争取得更多突破,拿出更多的硬核产品。近期以来,广东坚持疫情防控和科研攻关两手抓两不误,主要进展情况如下:

  一是以科研攻关推动临床救治。聚焦总书记提出的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五大主攻方向,以临床救治为核心导向,我省科研人员争分夺秒、日夜攻关。在有效药物研发方面,加强对援助湖北一线治疗工作的指导和帮助,积极推动磷酸氯喹、氢氧混合吸入气等规范性使用,提高救治能力。针对重症、危重症治疗,采取康复者血浆等先进治疗方式。我省积极推动中医药用于临床治疗,“肺炎1号”除在全省定点医院使用外,还向湖北省10家医院捐赠2.6万包。

  在疫苗研发方面,组织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并行开展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mRNA疫苗等研发,取得阶段性进展,免疫动物产生了抗体,部分疫苗即将进入动物攻毒保护试验和安全性评价。在检测诊断产品研发方面,目前国家已审批通过的16项检测试剂中,广东占了5项,还有5家单位研发的8个检测试剂产品已纳入应急审批通道。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制咽拭子采样机器人,提高采样的质量。在病毒病原学和动物模型构建研发方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利用冷冻电镜首次观测到灭活新冠病毒的真实形貌;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建立新冠病毒受体人源化ACE2小鼠动物模型,为药物、抗体和疫苗研发提供支撑。

  二是推动可重复使用口罩等防护物资的研发生产。省广业集团整合技术资源,研发生产出一百多台口罩机,同时还向中航工业、中国船舶、中国兵器等企业无偿提供口罩机的技术图纸,为疫情防控作出积极贡献。我省已经研发出多款可重复使用的民用口罩,如有机硅烷口罩、重离子滤膜口罩、聚四氟乙烯滤膜口罩、纳米银抗菌口罩,经相关机构检测,可连续使用7天以上,满足社会需求。

  三是抓好科技惠企行动。组织团队赴高新区,为高新技术企业派送高科技防控产品,宣讲科普知识,帮助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深化科技金融服务,向科技型企业新增贷款超过160亿元。深入实施“一免两减半”政策,全省科技孵化器为在孵企业减免资金超过1.3亿元,同时启动1.2亿元的创新券专项资金,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

  四是部省联动、省市联动、部门联动推动科研攻关。支持我省科研机构参与科技部应急专项。面向社会广泛征集2200多个防控技术和产品项目。发挥广州、深圳等地市的积极性,省市两级财政资金投入1.72亿元,从药物、疫苗、检测诊断、防护物品等方面支持了130多个项目。加强部门联动,我们会同省卫健委、药监局、林业局等部门多次召开科技攻关推进会,统筹推进药物研究、应急审批和临床应用,为实验动物运输开通绿色通道。

  五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援助。我省高科技企业研制的病毒检测试剂盒已在26个国家使用,并向伊拉克、伊朗、日本、秘鲁等国家捐赠超过8万人份。及时派出专家随国家支援队帮助伊拉克建设分子检测实验室,并积极开展医疗救治。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联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研发的新冠肺炎AI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已在我省和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试用。

  六是牵头研究制定生物医药创新政策。针对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我们将加快研究,争取近期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强化核心关键技术供给,尽快争取建设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对接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强化人才保障,培育骨干企业,加强科技伦理和生物安全管理。谢谢!

  主持人邓鸿:谢谢龚国平先生。下面开始提问,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科技日报记者提问

  1、科技日报记者:我想请问一下龚厅长,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都存在短板,这是各个省所存在的普遍的现象。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和科技强省,在生物医药创新方面将如何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有哪些思路和考虑?谢谢。

  龚国平:谢谢。通过这次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我们也发现我省生物医药的创新还存在着资源、资质方面的短板。比如说我们在疫苗研制和抗体研制过程中要进行大动物的攻毒试验,我们省目前没有这样的平台,都要到外省去。为了提升我们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也推动我省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加快研究,会同省有关部门争取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目前我们大概有六点考虑:

  一是在关键核心技术供给方面,我们要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促进原始创新,同时组织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大力开展生物疫苗、干细胞治疗、新药创制、高端医疗器械的技术研发。

  二是在重大科研平台方面,我们争取建设高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大动物模型研究中心,强化再生医学与健康、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这两家省实验室的建设,同时建设一批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三是在对接国内外高端资源创新方面,我们争取国家重大的创新资源到我省布局落地,同时我们鼓励国内外生物医药的知名研究机构以及世界500强的药企来我省建立研发中心。

  四是在完善产业链条方面,建设一批特色的产业园区,完善研发--孵化--制造的创新链条,发展壮大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同时培育一批骨干企业。

  五是在人才保障方面,实施“珠江人才计划”、“广东特支计划”,培育和引进一批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大力支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人才团队到广东来开展研发和产业化。

  六是在科技伦理和生物安全方面,建立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实行科技伦理承诺制,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完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安全管理。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

  2、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我的问题想问钟南山院士,最近包括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陆续都出现了境外输入的确诊病例,在防控境外输入疫情方面,您有什么建议和提醒呢?谢谢院士。

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钟南山:确实是这样的情况,到现在为止,我统计了一下,输入的病例大概有79例。我们现在很多的省已经是零增长了,所以在国内看来,在高度的联防联控机制下,疫情应该说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现在包括湖北基本上还是得到了控制。我觉得方舱医院最大的作用是把病人和正常人分开了,他们很多并没有用特殊的治疗,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恢复了。但现在的问题慢慢就转变成外头输入。国外输入现在看起来,往往他们并不是有很多症状,而是在检测或者是隔离过程中被发现。有一些是有症状,但是不一定有发烧,这个情况跟我们在一开始中国收集了将近1100例的病人的情况有点类似。也就是说差不多50%都没有发烧,有点咳嗽,有点一般感冒的症状,所以不当回事,但是到了中国进行检测以后就发现了。我相信他们不会说病得很重才来,不会是这样的。这就说明一个问题,现在一般国外的一些国家对自己的情况还不够重视,所以觉得出差没什么问题,才会有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们就需要更多地进行监测,如果以后越来越多的话。当然现在还没有。假如说真有一些比较大的位点的变异的话,那会产生更多再感染的现象,当然现在还没看见。所以现在我们应该注意加强对这些输入患者的管控。我刚才听刘磊院长讲深圳有4例,是这两天输入的,从英国这些国家来的。特别是广东珠三角跟国外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这个是很值得注意的问题,也就是说它成了新的传染源。

  应该注意什么,我看了一下刚刚给我的境外重点地区新冠肺炎输入工作的防控工作指引,我觉得还是要按照这个工作指引来考虑。隔离一般14天是可以的,我个人的看法。如果来的很急的话,我觉得应该做一个核酸检测,因为现在核酸检测的方法比以前准确多了。这样的话能够对他有好处,对国内也有很大的好处。

  现在我们需要做什么工作呢?需要更多地跟国外沟通,所以沟通看起来非常重要。我已经跟很多国家有了沟通,在欧洲有些国家做了视频的讲课,还有跟哈佛有三次的学术交流,今天晚上又有一次,还有也召开了5个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会,包括日本、新加坡、意大利、中国香港地区,交流就发现看法还是有差距的。中国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体会、教训,所以互相交流还是很需要的。这样的交流可以促进我们对一些药物的了解。因为我们是“遭遇战”,有了“遭遇战”这个基础,跟他们一起交流,能够使他们少走弯路,而且能够有进一步的交流,这样能够减少它的病死率。

  我刚才看了一下国外总共的患病人数是4万多人了,死亡人数1460多人,算起来也是3.2%的死亡率了,很高了。这个3.2%有点像我们早期湖北武汉的情况,就说明当时医生的警觉性和老百姓的警觉性还没有很高,他们都有经历这么一个过程。当然意大利北部现在是“封城”了,我们一些同事昨天晚上已经去了意大利,是华西医科大学的一个组。加强我们互相之间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月之内研发出特效药或者是特殊的治疗办法还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对一个新的冠状病毒,别说这一次,17年前的SARS到现在也还没研发出来,所以它总有一个过程,但是总有一些办法制止它的发展,同时制止它的恶化。在中国来说,除了武汉、湖北以外,外地的病死率也就是不到1%。所以一是加强我们自己的管控,另一方面非常重要的就是加强和这些国家的老百姓、医务人员的交流,让他们更多地提高警惕,这样才有可能全球战胜疫情。要不然就算中国一个都没有了,但是这么多的国际交流,“一带一路”,没有从国外全球控制好的话,是不可能的。因为全球现在看起来,世界卫生组织昨天晚上已经把它定位为Pandemic(“大流行”),最高级了,以前是very high(“非常高”),现在是Pandemic,这样一个宣布以后,任何国家都可以采取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来保护老百姓。到这个高度的话,中国经过的这一段,应该起更大的作用。所以我想互相的交流、互相的支持还是非常重要的。

香港凤凰卫视记者提问

  3、香港凤凰卫视记者:我的问题提给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林院长。刚刚龚厅长在发布的时候有专门提到新冠肺炎AI诊断系统,您作为这个团队开发的负责人,希望您更加具体地介绍一下这个系统的一些特点。谢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林天歆

  林天歆:在疾病的防控时期,怎样让一线的医务人员尽早尽快、尽可能准确地诊断新冠肺炎就尤其重要,但是传统的人工阅片存在着速度比较慢、基层的医生经验不足容易漏诊等现象。根据我们以往AI开发的经验,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有助于提高阅片医生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我们团队基于50万份临床影像学的大数据,并用了深度学习、迁移学习等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开发了基于胸部CT和X光的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相对于人工阅片,该系统有三个优势:

  首先,能够快速地诊断新冠肺炎,但同时也保持了它的准确性。以往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看一个患者的CT大概要花15分钟到20分钟,而我们这个AI辅助系统可以在20秒内就完成1例患者CT的检测和诊断,并且准确率可以达到90%,这个水平相当于一个省级三甲医院影像科副教授的水平。

  其次,我们这个系统还具有把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预测疾病转归的功能。这个系统可以对胸部CT的每一个层面的结节、磨玻璃影和实变进行自动的识别、标注、定量分析,我们发现它的严重程度跟患者的吸氧频度、吸氧饱和度、酸碱平衡以及肝功能、凝血功能等都有密切关系,所以可以来帮助医生来判断他会不会从普通型转变成重型、从重型转变成危重型,这样就有利于医生及早地来进行干预,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此外,该系统能够协助医务人员进行药物疗效的评估。系统可以对同一个患者用药前后的CT影像进行分析对比,通过定量计算,看看这个病灶在用药前后是不是有变化,判断药物是否有效,指导临床的用药。我们这套系统已经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的云平台线上部署了,并且已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测试和使用,接下来我们将尽快在全省、全国推广应用。另外,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国外的这些医疗机构也可以通过云平台连接到我们的AI系统来进行使用,将我们的新技术和全球的医疗机构进行分享,为阻止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作出中国的贡献。谢谢。

新京报记者提问

  4、新京报记者:想问一下刘磊院长,3月6日有媒体报道深圳的科研团队首次使用冷冻电子显微镜描绘了灭活新冠病毒的真实影像,能否具体介绍一下这个研究情况?另外,这项研究成果对我们认识新冠病毒有哪些进一步的意义?谢谢。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刘磊

  刘磊:谢谢。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们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即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与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子显微镜中心第一时间就成立了研究团队,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工作。1月27日,我们研究团队依托P3实验室,从一名新冠患者的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出毒株,并迅速通过分子生物学、血清学和免疫学实验完成了病毒的鉴定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团队经过实验室病毒扩增、纯化和灭活等技术过程获得了高纯度的病毒颗粒。3月1日,我们研究团队利用冷冻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首次观察到了经灭活后的新冠病毒的生物结构状态,特别是我们捕捉到了新型冠状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状态——病毒正处于识别和附着于宿主细胞并准备与细胞发生融合时的状态。我们经过国内外文献检索,这是科研工作者首次在冷冻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新冠病毒全病毒入侵细胞的真实状态。这个研究成果为新型冠状病毒的识别、鉴定和临床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超微影像基础,对下一步推进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冷冻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可以观察被快速冻结到-196度的“活”的蛋白、病毒等生物样本的电子显微镜。近年来,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病毒的鉴定与疾病诊断、药物开发、精准医疗、脑科学研究、新材料、新农业、海洋生物等众多科学领域。冷冻电子显微镜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地避免常温电子显微镜对生物样品的脱水、染色等破坏作用,最大限度地保持生物样品生理状态下的真实形貌。谢谢。

香港南华早报记者提问

  5、香港南华早报记者:我的问题提给钟院士,您刚才也提到新冠肺炎已经被WHO定义为Pandemic(“大流行”),请问钟院士您怎么看疫情在中国之外,比如美国、欧洲的情况?是不是如您之前预料的会在6月份结束?另外,因为现在是全球化时代,病毒跨境传播非常地迅速,您觉得我们中国有哪些经验教训可以由其他国家来参考?有哪些国际合作?谢谢。

  钟南山:谢谢。刚才讲的比较多的是技术方面的和一些知识方面的,现在您提的问题已经提高到国家层面。换句话说,我记得当时的评估的是要基于很多国家都应该像我们国家那样能够给予高度的国家层面的重视,我知道有一些国家是做得比较好,有一些国家的认识并不完全是这样。当然现在这个看法也开始改变,因为有的国家病例已经越来越多了,引起老百姓的关注了,不把它当成是一个流感的看法了,这个我很高兴。 我的估计是基于各国都采取积极的措施的情况下而来的。但是,假如说有些国家不把它的危害性以及它的传染性看得很重进行强力的干预的话,时间可能还会延长。但是这种冠状病毒,一般来说在温度比较高的夏天相对是不活跃的,可能慢慢会下去,关键就是差一个月、差两个月,就差很远了。因为这对国家、社会的动荡、国民经济的增长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当时的评价跟估计更多的是侧重于在国内。

  现在看起来,从世界卫生组织原来的提法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地认可,现在又进一步把它提到“大流行”(Pandemic),这是最高的了.这个最高就要求各国都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来预防疾病,同时及时发现它。像意大利,我看了一下,它的病死率接近6%了。一下子来的太多了,同时来的话,就会产生医疗资源、病床不足的问题,医生的照护不过来问题。你的问题恐怕得提高到国家层面,每个国家是不是能正确、积极地来对待。现在从死亡率看,意大利当然很高了,包括法国、西班牙这些都是2%到3%,美国也很高,有2.9%,所以现在看来要给它足够的重视。在中国的病死率,现在你要是算平均,也是3%,但实际上差别太大了,在武汉内和湖北内的百分数是百分之四点几,但是在湖北以外的省是非常低的,那是因为有非常强力的管控机制。这个病它有很强的传染性,所以它需要非常强力的干预。

  我的建议是,呼吁各国能够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呼吁,能够有一个国家层面的干预,各国都能够动员起来。我是很高兴现在意大利也动员起来了。韩国也开始动员起来了,这两天下降得比较明显,要是这样的话,我还是觉得6月份是有可能实现。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

  6、中国日报记者:请问一下吴光明研究员,刚才提到你们实验室组建了小鼠的模型,想请您介绍一下这个小鼠动物模型的新颖之处、领先的地方是体现在哪里?谢谢。

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研究员吴光明

  吴光明:新冠病毒是通过一种酶(ACE2)来感染人类,小鼠身上也有这个酶,只是和人有比较大的差异,导致小鼠对新冠病毒不易感。通过转基因的方法,我们可以在小鼠表达人的ACE2,可以较快地获得易感小鼠,但由于人的ACE2基因是随机插入的,在组织中表达的特异性和精准性很难控制,所以我们想到了人源化技术。人源化的含义就是“换”,把动物源换成人源。我们通过基因敲入技术,用人的ACE2基因替换掉了小鼠的ACE2基因,使小鼠只表达人的ACE2蛋白,成为新冠病毒易感动物。我们这个ACE2人源化小鼠经过鉴定,确认在肠道、肺、肾等多个组织器官中有准确高效的表达,所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至于我们这个技术的先进性,我想主要就是速度快。常规的人源化小鼠制作如果顺利的话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恰巧我所在的CCLA中心(细胞谱系中心)是做干细胞前沿基础研究的,经常考虑快速制备小鼠模型的问题。这次疫情发生之后,我们就提出了绕开繁育不足,直接用胚胎干细胞快速大量生产人源化小鼠的技术方案,这个方案如果成功,将大大缩短制备时间。我们团队从1月31日提出方案开始,到3月6日人源化小鼠出生,仅用了35天。实际上通过胚胎干细胞制作小鼠模型的技术已经很成熟,我们之所以这么快,主要是因为加入了我们独有的四倍体补偿技术,我们用该技术制作小鼠的效率可以达到30%到60%,大幅领先国际上报道的出生率。更重要的一点是,胚胎干细胞技术和四倍体补偿技术相结合后,可以同样快速高效制备其他人源化小鼠模型,对今后突发事件应急攻关具有重要意义。

  该小鼠是研究新冠病毒感染机制、药物筛选和疫苗开发等领域的理想动物模型,有助于解决当前缺乏有效的、规模化的新冠肺炎动物模型的困境,所以我们后续将大量生产供给抗“疫”科研工作的一线战场,为打赢疫情防控战争贡献一份力量。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新华社记者提问

  7、新华社记者:请问一下龚厅长,近年来广东围绕十个重点领域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省实验室,请问广东的省实验室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谢谢。

  龚国平:谢谢。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省实验室快速响应、主动作为,积极发挥人才、技术、设备等重大平台的优势,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为我们打赢疫情防控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截至目前,由钟南山、徐涛等十多位院士专家主动牵头,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40余家研究机构都参与了科研攻关,着眼解决防控救治一线的重大问题,在病毒溯源、致病机理、快速检测、药物疫苗、医疗器械等领域取得了50余项重要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疫情防控和临床救治工作。

  钟南山院士带领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在快速检测、老药新用、疫苗研发、院感防控、动物模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为广东乃至全国的新冠疫情防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该实验室联合广州海关P3实验室于2月初成功分离出新冠毒株,并从患者粪便和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病毒,对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开展临床研究的血必净注射液、连花清瘟胶囊、氢氧混合吸入气等都已纳入了国家的诊疗方案;研制出智能化的咽拭子采样机器人,同时大力推进mRNA等疫苗的研发,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联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于1月29日率先采用磷酸氯喹对新冠肺炎患者开展临床治疗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药已列入国家第六版的诊疗方案。该实验室还积极开展抑制炎症风暴、减少重症发病率的新药研究,并开发了基于胸片X光和CT影像学的新冠肺炎AI辅助诊疗系统,对此刚才林院长也作了一个详细的介绍,是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联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一起开发的。2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广东考察组到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对其科研进展和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的评价。

  此外,深圳鹏城实验室紧急免费开放AI算力资源,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参与新冠病毒感染机制研究。惠州先进能源实验室开发出可多次反复使用的重离子膜民用防护口罩。谢谢。

财新传媒集团记者提问

  8、财新传媒集团记者:钟院士,因为目前核酸检测应用于新冠病毒的确诊和出院,请问您的团队开发的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相较现在的人工采样模式会有哪一方面的优势,以及现在有何推广计划?谢谢。

  钟南山:这个机器人采样,因为大家知道采样本身就是一个传染途径,而且直接地看口腔,主要的传染途径还是从呼吸道,所以在取样的时候,我想第一个作用还是要保护采样的人。第二个目的,因为采样的规范性比较差,所以有时候核酸检测的阳性率差别比较大,实际上鼻拭子和咽拭子的采样需要比较规范。现在做出来的机器人基本上是同一个规范的采样方法,这样取样的真实性会增加,主要是这两个作用。现在做了几十个人的试验,符合率还是不错的。看什么符合率呢,看它采出来的细胞数量的符合率。目前已经开始做一些病人符合率的印证,因为取出来的细胞的量和规范采样出来的量是基本一样的话,那这个检测病毒的符合率就会比较高,但是需要进一步地证实,因为核酸还是一个最基本确诊新冠病毒最主要的方法。

  有一个问题大家讨论得比较多,我也想谈谈我的看法。有不少病人出院以后,复查核酸检测还是阳性,因为这个问题大家非常关注,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最近我们做了很多的调研,同时也有一些合作。我们知道核酸检测是检测它的基因片段,上次我记得讲过一个看法,一个病人治愈了,所谓治愈就是符合几个条件:核酸检测阴性,包括CT的检查减少一半以上回去了,没有症状,这样检测出来是阳性,他是不是一定又要回来住院呢?我不完全那么看。他的家属需不需要隔离检查呢?因为这涉及到相当一部分的治愈者和家属。从病原学感染的角度来说,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病人本身已经产生了IgG抗体,这个抗体对新冠病毒是有很强的中和杀灭的作用,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重复感染的机会很少。除非是有极个别根本就没好,免疫功能极差,这个是不能排除。比如说他的T细胞,还有Th1、Th2、TD4、CD8很低很低,他本来烧退了,好了点,这种情况是有的。现在大家关注的问题是他的密切接触者以及家属,有没有可能因为他检测阳性,密切接触又会感染呢?到现在为止我看到的资料,也收集了一些资料,基本没看见,这个我要看事实。我们和香港玛嘉烈医院的传染科主任甄德贤交流以后,他也比较重视这个问题。他在香港做了十几例的患者,患者的大便或者是痰里也出现有核酸阳性,在P3实验室对这些样品进行培养,没有一个培养出活病毒的,换句话说,它可能就是核酸片段残余。哪个是最关键的?一个是自己会不会重新感染,第二个是会不会传染给别人。如果传染给别人,一般会培养出活病毒,但现在看不见。所以我个人倾向这样的做法,一查到阳性又要重新回病房,或者家属又要重新隔离,是不是要有分析?因为出院以后他有14天的隔离,可以重复检查一下,另外也可以做一做抗体的检测,假如抗体比较高的话,我看应该可以放心,我个人是这样的一个看法。当然,现在这个东西还要继续深入地观察,因为一旦有一个阳性,就会影响一帮人,影响很多密切接触者,这是我们群众非常关心的问题,但是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包括香港我们的同事们做了一些工作。我把这个事实讲出来,似乎还没有查出有活病毒,看起来不应该有传染性,这是我的一些看法。谢谢!

  主持人邓鸿: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明天我们将继续邀请省卫健委和医疗救治组的专家出席发布会,欢迎大家继续将感兴趣的问题发到省新闻办的电子邮箱,我们将会同有关单位及时给大家作出回应。谢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

  速记:高燕萍

  文字:李润芳 许萌萌

  摄影:曹雅琴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