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广州市政府部门定期新闻发布会(第七场)

2018-04-19 09:51 来源:南方网

  2018年4月12日上午10时,广州市政府部门定期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在广州市新闻中心举行,广州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陈浩钿,广州市财政局巡视员朱建华,广州市金融局新闻发言人、副巡视员陈平分别介绍了单位2017年的工作情况以及2018年的工作安排,并答记者问。广州市新闻中心主任周慕明主持该场发布会。

  以下是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主持人(广州市网络舆情信息中心主任 周慕明):各位领导,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2018年的第7场,也就是4月份的第一场市政府部门定期新闻发布会,我先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领导,

  他们是:

  广州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陈浩钿先生;

  广州市财政局朱建华巡视员;

  广州市金融局新闻发言人陈平副巡视员;

  非常欢迎他们到来,首先请市国资委陈浩钿主任为我们介绍国资委去年的工作情况以及今年的安排,有请。

  陈浩钿(广州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各位媒体界的朋友大家早上好,感谢大家一直对我们国资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将汇报去年我们的一些工作和今年的一些打算。因为我们也发了一个文字的材料,我就把一些要点讲一讲。

  一、2017年以来工作情况

  2017年以来,市国资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工作部署,主动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形势和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突破,突出“一手抓加快发展、一手抓优化服务监管”,推动企业“一手抓党建、一手抓发展”,实现国有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一年来,主要抓了五方面工作:

  (一)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国有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加强目标管理,监管企业全部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加强运行监测,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监管企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分析工作的通知》,每季度召开企业经营专题会议,确保完成年度经济发展目标任务。

  一是主要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2017年,市属国企实现营业收入7007亿元、利润总额623亿元、上交税费6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12.2%和10.6%,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14%。超额完成年度收入、利润预算目标的企业分别达22家和28家,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增幅超20%的企业分别达6家和17家。截至年末,市属国企资产总额达2.97万亿元,国有净资产540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和14%,资产规模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二是核心产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以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金融、生物医药与健康五大产业为核心,推动资源进一步向核心产业集聚。国资预算投入五大产业资本金12.7亿元,占总支出的43.6%;新增产业项目的64.71%和新增产业投资的50.08%投入五大产业,促进核心产业加速发展。2017年,五大产业对国企营收、利润的贡献分别达到47%和66.2%,同比分别提升1.9个和4.7个百分点。其中,广汽集团首次实现产销量突破200万辆,占全市汽车产量的65%,贡献全市汽车产业一半的产值,对市属国企营收、利润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5.6%和31.4%,销量增幅居国内六大汽车集团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首次突破7%。

  三是发展资金来源渠道更加多元。支持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融资637亿元,促进资本结构显著优化。向16家企业注入资本金29.02亿元,支持国际航运枢纽、新能源汽车、金融、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发展。通过企业自筹、财政及国资收益安排、基金支持、盘活土地存量资源等方式,保障准公益性企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资金需求。指导设立首期规模500亿元的绿色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四是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承担全市攻城拔寨项目60个,实际投资607.02亿元,完成率117.4%,对全市攻城拔寨任务的贡献率达48.4%。其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类项目完成582.4亿元,完成率118.2%。4条地铁新线顺利开通,3条新线开工建设,地铁运营总里程增加至近400公里;第四、六、七三家资源热力电厂建成试生产,南沙热力电厂转入正式生产。治水三年行动计划3个省市重点督办项目如期完成。6条高速启动建设,5条高速开展前期工作。7项国家铁路工程和8项城际轨道工程建设加快推进。

  五是国企做强做优做大成效明显。资产百亿、千亿级企业分别达28家和7家,营收百亿、千亿级企业分别达16家和1家,入围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服务业500强的企业分别达1家、6家、6家和11家。广汽集团连续5年入围世界500强,排名(238位)同比大幅上升65位,并成为北美车展110年来首个进入主展馆的中国汽车品牌。广药集团连续第6年蝉联“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第一位,保持中国最大制药工业企业的行业地位。广州港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4.5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768万TEU,分别占广州港全港的76.9%和86.8%,推动广州港集装箱迈上2000万TEU新台阶。珠江钢琴集团钢琴销量突破14万架,巩固全球钢琴产销规模第一地位,蝉联“中国乐器行业十强企业”第一名,荣获全国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六是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全年,地铁安全运客28亿人次,日均客运量767.8万人次,最高日客运量达1002.6万人次,成为全国第三个地铁客流破千万的城市,地铁运能利用度排名全球第一;公交车辆增加至1.3万辆,公交线路1213条,全年客运量超20亿人次。全年完成供水16.6亿立方米、污水处理10.7亿吨、生活垃圾处理605万吨,均占全市70%以上,市自来水公司连续5年获评“中国水业最具社会责任服务企业”,南沙、番禺、增城、从化等区域垃圾围城困局基本解决;完成天然气销售11亿立方米、发电185.5亿千瓦时。

  七是国企社会贡献逐步增大。根据保障民生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利润收入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比例由22%增加至29%。认真做好产业帮扶工作,联合市财政局出台《广州市对市属国有企业到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投资给予扶持资金及业绩考核支持的实施意见》,安排专项资金1亿多元,创新机制加大力度鼓励和支持市属国企开展实质性产业帮扶行动,推动广梅共建产业园2个项目建成投产,7个项目加快建设,3个项目确定落户;广百集团南部物流枢纽园区项目在清远源潭镇开工建设;喀什广州新城援疆工作得到胡春华、马兴瑞同志高度评价;落户贵州毕节、黔南帮扶项目达18个。指导越秀、珠实、城投3家企业成立住房租赁发展投资公司,承担全市政策性住房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立足出资人职责做好安全生产和维稳工作。

  (二)狠抓“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一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按照“政策+联盟+基金”的模式稳步推进创新发展。安排1.27亿元对企业进行研发投入后补助,补助金额、补助企业数量、户均补助金额同比分别增长50.5%、29.1%和16.5%,带动国企创新投入104.2亿元。制订《广州市国企创新投资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创新基金组建方案,组建轨道交通、城市更新、智能制造等产业联盟并配套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举办国内首个地方国资系统主办的创新大赛,吸引103家企业、144个创新项目团队和1000多名参赛选手报名参加,40多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吸引10多万人关注。支持广汽集团开展创新广汽(IGA)活动,切实发挥创新联盟的协同创新作用。截至2017年末,市属国企技术(工程)中心等研发机构达349个(其中国家级53个、省级156个),高新技术企业157家,博士后工作站13个,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为47.8%,累计获得各级科技奖励2614项(其中国家级162项、省级1071个),获得专利授权6985项,10多家企业主(参)编国家、行业标准600多项,8家企业荣登“广东创新TOP100榜”,13家企业荣获“2017年广东省自主创新标杆企业”称号,10家企业荣获“2017年广东省自主创新示范企业”称号。广汽传祺连续五年获得J.D.Power 新车质量中国品牌第一,传祺新能源车型导入集团合资企业,实现自主品牌技术和产品输出的重大突破;无线电集团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保持在7%以上,成为国内唯一一家ATM设备进入六大国有银行的金融智能设备供应商;12家企业13项成果获全国国企管理创新成果与优秀论文一二等奖,其中珠实集团是全国唯一一家创新成果与优秀论文双获一等奖的企业。

  二是资源重组整合稳步实施。实施电气装备集团重组广日集团打造智能装备集团、轻工集团与纺织工贸集团联合重组、广州国发重组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风行集团重组市畜牧总公司等,完成4户一级企业重组整合;新组建公交集团、铁投集团;推动新纳入直接监管29户企业整合进入现有企业,促进资源整合和产业协同。市国资委直接监管市管企业调整到33户,户均资产增加至900亿元(含银行),营收、利润、税费规模前五位的企业贡献度分别达66.6%、69.3%和75.4%,同比分别提高1.9个、5个和0.9个百分点,国有资本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全面摸查梳理我市359宗国有资产资源情况,就第一批权属清晰、处置意见基本一致的24宗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提出划拨建议,对150宗资产的划拨征求产权单位意见,积极转化为企业经营性资产。

  三是“僵尸企业”出清重组基本完成。出台《“僵尸企业”破产申请规范指引》,落实各类资金3100多万元,推动106户特困企业完成脱困;联动市中院打造关停企业破产清算快速通道,实现102户托管关停企业实质出清。截至2017年末,累计完成467户“僵尸企业”出清重组,完成率98.11%,提前一年基本完成“僵尸企业”出清重组任务。

  四是去杠杆降成本阶段性成效显现。持续做好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通过IPO上市及上市公司再融资、发行债券、债转股、资金支持、引入基金等多种方式推动去杠杆,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和企业负债水平。据测算,市属国企年均可降低融资成本超42亿元。2017年企业营业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增速分别低于营业收入增速0.9个、2.5个和15个百分点。2017年末,市属国企资产负债率比2016年末降低0.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连续第三年下降,16家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其中珠啤股份、智能装备、广州港、珠江钢琴、广州酒家、珠江实业等6家企业降幅超过5个百分点,降幅最大的珠啤股份达到12.2个百分点,市属国企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优化,债务风险逐步降低。

  (三)聚焦改革重点和难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

  一是改革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制订《关于促进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呈报市委、市政府审议;新出台配套文件6项,形成“1+18”改革政策体系。

  二是国企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落实。出台《关于监管企业及其子企业改制工作的流程指引》,指导督促企业规范有序推进改制工作。制定《广汽集团管理模式改革及创新发展的工作方案》,推动广汽集团管理架构重建,精简层级并提升效能。

  三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员工持股稳步推进。坚持以上市公司作为推进混改的主要形式,2017年共实现广州港股份、广州农商银行、广州酒家、广哈通信等4家企业IPO上市,募集资金86亿元,创10年来的新高,上市公司累计25家、市值近5000亿元,上市公司资产总额占竞争性企业的比重从2016年末的34.6%提升至69.3%。完成6家上市公司总额达320亿元的“二次混改”,广汽集团定增150亿元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历史上最大金额的融资之一,广药集团通过定增引入马云旗下云峰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新增5家企业挂牌“新三板”,挂牌公司累计16家。推动广汽财务公司成功开业。认真推进非上市公司混改工作,全年共77户企业引进非国有全资企业投资149亿元,占企业引进资金总额的94.78%。稳妥推进员工持股,艾茉森、建科院、广东奇化、珠江监理等4家企业纳入全省员工持股试点,占全省的80%;广电运通、海格通信、广药白云山等一批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有效激发企业管理层及核心员工活力。

  四是规范董事会建设持续深化。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属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实施意见》,指导直接监管的25家国有独资(全资)公司全部完成章程规范工作,3家企业完成规范董事会现场验收,完成规范董事会建设企业累计达13家(总任务25家),规范董事会建设实现任务过半(52%)。外部董事专家库增加至332人,完成17家企业52名外部董事(独立董事)任免或提名、推荐工作,首次实现对外部董事履职情况考核全覆盖,进一步推动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发挥董事会决策主体作用,2017年监管企业共召开董事会426次,讨论通过议题1678个,企业“三重一大”决策更加规范有序。

  五是企业家队伍建设显著加强。推进干部统筹配备和交流轮岗,全年共配合市委组织部调整配备市管企业领导干部121名(含外派监事会主席),较大程度缓解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存在的问题,领导班子调整优化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一次。联合市委组织部制订《关于在市管企业推进职业经理人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启动广汽集团试点,首次在一级企业集团层面开展职业经理人试点。

  六是经营业绩考核机制更加完善。起草企业负责人任期考核办法,推动分类考核、精准考核。下发《关于调整准公益性企业新增投资考核认定规则的通知》,研究起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考核方案,对企业承担市重点工程项目提供支持。支持广汽集团实施第二期股权激励计划,广汽集团成为当前A股市场单次授予股权份额占比最大的上市公司。指导支持地铁设计院开展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计划。

  七是剥离国企办社会职能工作有序开展。统筹推进驻穗央企、省企及市(区)属企业职工家属区25万户的“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分离移交协议总体签约率达71.2%,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交办的年度工作任务。

  (四)实施综合监管体系建设,国资监管效能不断提高。

  一是向管资本为主转变加快推进。制定《关于细化完善我委权责清单的工作方案》,对原有权责清单职权进行细化完善、动态调整,梳理细分各职权事项的责任子项,改进监督方式,明晰问责依据。完成国资委内设机构和处室职能优化调整,增设资本运营处加强资本运营工作。充分发挥广州国发资本运作平台作用,投资近140亿元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完成对外投资115亿元,控参股上市公司增至8家,控制市值约600亿元,有力促进国有资本在流动中优化布局和保值增值。

  二是监管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全年共出台各类管理制度文件近30项,涵盖产权、评估、预算、投资、审计、法务等多个方面。全面开展国资管理规范性文件清理及废止工作,共废止规范性文件12份。系统清理2012年以来颁布的政策文件并编印新版制度汇编,收录文件220多份,为国资监管工作提供最新、全面的政策参考指引。开展监管制度体系漏洞梳理分析,提出改进建议30多项。

  三是“智慧国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初步建成。首次在国资系统启动覆盖全部市属国企及国企运行全流程的“智慧国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聚焦财务运行、资金流动、投资项目等板块开展全流程监管,重点解决信息获取不对称、不及时难题,增强出资人科学决策和风险预判能力。特别是建立红黄绿灯预警系统,对企业财务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分类预警,目前“智慧国资”系统一期已上线试运行,初步构建起国资监管的“天网”。

  四是外派监事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年共按照新管理办法选聘12名外派监事会主席和19名专职监事,组建15个外派监事会小组,基本实现监管企业外派监督工作全覆盖。设立监事工作服务中心并选调或招录工作人员7名。出台《广州市市属国有企业监事会主席、专职监事考核评价与薪酬管理试行办法》《广州市国资委外派监事会管理细则》《广州市市属国有企业监事会重大事项监督清单》,组织外派监事完成土地物业、审计整改落实情况、攻城拔寨重大项目投融资情况等多个专项监督检查。全年,外派监事会共提交各类工作报告400多份(其中风险事项专项报告100多份),提交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报告80多份,推动一批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避免了部分风险的发生和蔓延,有效发挥外派监事会监管“地网”的作用。

  五是企业内控机制进一步健全。出台《广州市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深化国企和国有资本内部审计监督,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全年组织开展二级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10项,督促企业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核查并处理市审计局移送处理书和审计建议函14宗,切实提高内控水平。

  六是全方位一体化综合监督格局逐步强化。形成纪检监察、国企巡察、产权管理、评估管理、预算管理、投资管理、法律监督等多个监督主体相互协作的综合监督格局。全面实行产权登记信息化管理,全年共办理产权登记386项,办理经批准经济行为所涉资产评估项目核准及备案13宗。开展资产评估管理工作专项检查。编报国资经营预算三年规划草案,切实加强预算管理。加强企业投资全流程监管,全年入库管理国企重大项目241个。推动三批共27家企业制定总法律顾问推进方案,18家完成人员配备。指导企业开展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管理自查,完成15宗重大案件协调指导工作。

  (五)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

  一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活动深入开展。全年组织国资委党委中心组学习23场,企业中心组学习900多场,党支部专题学习3600多场,征集党员学习心得1.5万篇。联动市委宣传部开展基层宣讲活动110多场,企业领导带头讲党课250多场次。联合市委组织部成立12个调研组深入35家企业(含委管)开展学贯督导检查,各企业班子成员到基层调研指导320多次,督促整改问题近百个。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督导检查覆盖35家企业228个基层党组织。在委机关和国资系统中征集“我为国企献一策”100多条,“我为党建工作献一策”300多条,部分合理建议已印发处室采纳处理,并在国资委网站上公布。收集整理企业需协调解决的问题218项,已完成事项超80%。

  二是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深入落实。召开年度工作会议部署国企党建工作,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全市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重点任务措施清单》并提出重点任务86项,重点在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相融合、建设高素质国企领导干部队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国企党建领导等四方面抓落实。推动完成33家公司制企业将党建工作纳入公司章程,二级及以下企业607家完成党建进章程工作。召开企业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会议,将党建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并与薪酬挂钩,推动企业开展二级企业书记述职评议,开展委机关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联动市委组织部开展国企党建工作专项督查。

  三是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推动完成机关党委、机关工会换届,成立第一届机关纪委。根据处室调整对支部设置进行优化,对机关42名干部进行调整轮岗。调整配备企业党委副书记和纪委书记各17名、纪委副书记13名,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在岗党员总经理兼任党委副书记的企业均达100%,配备专职党委副书记的企业达88.6%。开展党员干部“四个一”学习活动,组织开展2期“重走革命路 永葆先进性”党务干部专题培训班。

  四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推进。召开国企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出台“两个责任”任务清单,制定《市纪委派驻市国资委纪检组党风廉洁建设谈话实施办法(试行)》,组织开展企业纪委书记年度考评。印发《关于开展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宣誓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8家企业开展宣誓工作。完成35家企业“三重一大”系统纵向延伸任务,实现对下属单位重大决策事项在线监督管理。开展覆盖35家企业的正风反腐专项治理。

  2018年一季度,市属国企实现开门红,延续近几年国有经济良好发展态势。1-3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686.3亿元,同比增长11.7%;利润总额168.4亿元,同比增长13.8%;在地工业总产值906亿元,同比增长11%。截至3月末,市属国企资产总额30208.9亿元,同比增长10.2%;国有净资产5634.9亿元,同比增长12.7%。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下一步,市国资委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按照中央和省、市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在进一步抓好国资监管和风险防范基础上,大力推进“三资运作”(资产重组、资源整合、资本运作),推动资源“三个集中”(向关键产业、优势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团队集中),努力在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在推动国资产业跨越式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力争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交税费等主要指标增长8%以上。

  着力在八个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出台实施《关于促进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权责清单,改组组建1-2家投资公司,新组建1家重组投资公司。二是在加强资本运作上取得新突破。力争完成1家企业IPO上市、2-3家上市公司“二次混改”、4家左右企业“新三板”挂牌。三是在优化产业布局结构上取得新突破。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争当广州IAB、NEM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四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力争4户以上一级企业重组合并,150多户托管关停企业实质出清,国企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全部分离移交。五是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力争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00亿元以上,全力抓好市重点建设项目和攻城拔寨重大项目建设。六是在推动国企创新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力争实现企业研发经费增长15%以上,高企数量、研发平台、专利申请(授权)数量两位数增长。七是在防范国企运营风险上取得新突破。更好发挥智慧国资监管平台作用,严禁融资性贸易,严控债务、投资、土地物业处置等风险,及时防范、有效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八是在强化党建和人才保障上取得新突破。出台党建工作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党建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文件,开展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实施国企“789人才工程”,努力建设一支“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企业家队伍和后备人才队伍。

  朱建华(广州市财政局巡视员):各位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上午好!首先,我谨代表广州市财政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广州财政工作的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2017年以来广州财政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重点作简要介绍。

  一、2017年以来财政工作主要情况

  2017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财政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保障了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工作及成效体现于五个方面:

  一是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3亿元,可比增长10.9%,其中税收收入1,196亿元,可比增长13.9%。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率达98%,市本级部门预算单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率超过97%,均创出近年新高。全市重点支出1,824亿元,增长19%,拉动我市GDP增长0.7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416.91亿元,同比增长 10.53%,其中税收收入342.7 亿元,同比增长9.36%,继续延续稳中向好态势。

  二是积极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以前年度降费措施基础上,2017年取消或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41项,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6项,减免政府性基金3项,加上税收、保险费等其他减免政策,全年可为企业减负超过800亿元(全口径)。积极补齐发展短板,2017年科技创新支出91.4亿元,其中投入61.96亿元加强产业转型升级;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293元,超额完成省考核任务;印发广州市中小学校三年提升计划(2016—2018年)中期调整方案及奖补办法,累计投入67.5亿元新增学位补助,新增中小学位18万个;投入53.48亿元公交补贴;投入245亿元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投入30亿元推进环卫保洁、垃圾处理等工作。“营改增”试点平稳运行,试点改革政策红利逐步释放,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创新,培育了经济发展新动能。

  三是大力实施富区强基财政政策。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方案的通知》,进一步健全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市与区财政关系。继续落实对南沙自贸试验区发展扶持,给予天河软件园等产业园区税收返还扶持政策,对增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分年度给予贷款贴息。向省财政厅争取了继续给予南沙新区等财税扶持政策,对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实施专项财政补助。

  四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实施中期财政规划和项目库管理,推行零基预算,修订印发市本级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印发《广州市市本级预算绩效运行跟踪管理暂行办法》《广州市本级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管理暂行办法》,首次对两个全过程试点部门开展第三方绩效监控。印发《广州市事业单位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并将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纳入2018—2020年市本级部门中期财政规划编制范畴。研究制订《广州市加大市级财政统筹力度工作方案》,2017年回收统筹财政专户资金95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1.3亿元。

  五是全面推进财政管理监督。修订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出台广州市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印发《广州市政府性债务化解工作实施方案(2017—2021年)》,2017年底我市政府债务余额为2,196.92亿元,低于2017年省下达限额,债务风险整体可控。深化财政信息公开,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项目和专项资金项目绩效目标公开全覆盖,在中国社科院首个政府采购透明度评估中位列地级市第一名,清华大学2017年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排行榜上再获第二名。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2018年,市财政局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防控并举,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把稳增长作为重要任务,主动服务经济发展大局。认真落实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政策措施。市本级财政安排65.83亿元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安排42.55亿元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安排51亿元专项补助支持打造南沙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认真落实新一轮减税降费措施,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把调结构作为长远之计,着力培育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市本级安排51.13亿元全力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重点推进创新主体和载体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重点支持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发展,加快IAB、NEM等新兴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新一轮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的正向激励作用,共同把财政收入“蛋糕”做大。

  三是把保民生作为头等大事,不断提高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市本级安排139.78亿元发展教育事业,同比增长24.4%;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5.26亿元,推动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试点,改善困难群体生活条件,切实维护底线民生;安排90.17亿元推进健康广州建设,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均参保资助标准从450元提高至480元;安排53.49亿元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安排20.06亿元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四是把改革作为持久动力,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准备印发市级与区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启动相关试点领域改革工作。逐步构建“全过程、全覆盖、全公开”的预算全面绩效管理“广州模式”,2018年全过程绩效管理部门增至12个。逐步全面推开事业单位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完善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健全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完成我市城镇土地使用税适用税额调整、车辆车船税适用税额调整、环境保护税开征等税制改革工作。

  五是把规范管理作为基础工程,牢牢守住安全底线。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和隐性债务管理,确保全市不出现风险预警地区和风险提示地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对内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加强财政问责,对执纪、审计和财政监督检查发现、移送的问题,严格按照《广州市关于加强市直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财经问责工作的意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我的介绍完毕,谢谢大家。

  陈平(广州市金融局副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广州金融业发展的关注以及对市金融局工作的支持。今天我主要发布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回顾2017年特别是2018年以来我市金融业发展情况;二是介绍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2017年及今年以来我市金融业发展情况

  2017年,市金融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发扬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的精神,较好地完成了年初设定的主要工作任务。金融业总体发展稳中向好,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998.76亿元,同比增长8.6%,占GDP的9.3%,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金融业税收收入397.47亿元,同比增长12.5%,占全市税收7.7%。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成效明显,设立了全国首家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机构—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全年未发生较大金融风险事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获国家批准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南方运营中心落户广州;成功举办第19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风投创投氛围日渐浓厚。金融国际化进程加快,成功举办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4届全球年会。华南金融人才高地加快形成,2017年度共评出329名高层次金融人才,其中金融领军人才1名,金融高级管理人才112名,金融高级专业人才216名,共发放奖励补贴4332万元。

  今年以来,全市金融业继续保持稳中向上的态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改革创新及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扎实有效,金融业全球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一是存贷款同比增速均高于全省。截至2月末,广州地区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0809.02亿元,同比增长9.4%,比去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比全省高0.7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北上广深津五大城市第一位。广州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5362.47亿元,同比增长15.9%,比去年同期高6.3个百分点,比全省高2.4个百分点,增速位居五大城市第一位。

  二是发展和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成效明显。截至2月末,全市证券交易额2.2万亿元,同比增长11.94%;其中,股票交易额1.1万亿元,同比增长19.57%。全市期货营业部累计代理交易额0.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77%。截至3月末,我市累计培育境内外上市公司152家,其中2018年新增1家,总市值2.7万亿元,累计融资超3800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475家(创新层51家),2018年新增11家,总市值1152.52亿元,募资总额127亿元;广州股交中心累计挂牌、展示企业8232家(其中,青创板2442项),比去年底增加了134家,实现融资和流转交易总额1956.31亿元;广州地区信用债发行规模1252.3亿元。

  三是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截至3月末,川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分公司、招商局仁和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开业,玉山银行广州分行(台资)筹建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广发银行总部、中国人寿南方中心购地进驻金融城。

  四是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扎实有效。截至2月末,全市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12%,比全省(不含深圳)低0.30个百分点;通过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第三方审计、账户监管等方式共排查各类地方金融机构、中介经纪机构692家,比整改初期(2017年6月底)压缩不合规互联网金融业务61.8亿元、压降比例75.2%;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累计排查广州地方金融机构14634家,发现并持续监测风险企业799家。发布全国首份《首席风险官制度》,在网贷平台首设风险控制部门和首席风险官。稳妥有序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对“涉众人数多、资金量大、源头在本地”的32家重点平台和机构进行现场检查,把控、化解潜在风险。

  五是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加快实施。截至2月末,南沙自贸区入驻机构3770家,跨境人民币贷款备案金额31笔,共计61.69亿元,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257.67亿元;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入驻机构100家,绿色信贷产品53个,余额53.76亿元。

  六是广州金融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3月26日,由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编制的第23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发布,广州连续三期进入该重要榜单,位居全球第28名,并且在五大评价指标中,商业环境、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国际声誉等四项指标排名大幅提升。这是广州自去年3月首次进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以来,第二次实现得分、排名的双提升,较首次入选榜单跃升了9位。报告中,对广州作为金融中心的定位也不断提升,从“国际性竞争者”到“国际专业型金融中”,再到最新一期的“成熟型国际金融中心”,与洛杉矶、旧金山等城市定位相同。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

  今年重点工作包括六个方面:一是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稳定。强化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的监管作用;防范处置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全面开展非法集资处置和风险化解工作;建立金融机构首席风险官制度。二是提升地方金融监管能力,压实监管责任。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优化整合地方金融资源;完善各类金融机构监管政策及监管手段。三是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强产融对接;发展直接融资;加强金融服务绿色经济、海洋经济及社会民生;提升对金融机构和人才的服务。四是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发展壮大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大力发展金融交易平台;加快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完善“一区一金融功能区”布局;加快建设国际风投创投之都;加强对改革创新的智力支持。五是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推进金融业双向开放;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重点项目建设;办好6月6日-8日的中美金融研讨会,6月22日-24日的第七届金交会,11月23日-25日的国际金融论坛(IFF)第十五届全球年会等高端国际金融展会;加强对全球金融资源配置中心建设的战略谋划。六是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后劲。完善金融政策体系;打造金融人才发展高地;加强金融行业协会建设;加强金融系统党建工作。我汇报到这里,谢谢!

  中国经济导报:关注两个话题,一个是“僵尸企业”,一个是混改,有请国资的陈主任回应一下。“僵尸企业”的退出,广州市提前一年基本完成任务,这一块有很多的经验,想请陈主任介绍一下。关于混改,广州市也做出了很多的成绩,尤其是以上市企业的方式推进,也做了很多的成绩,也请回答下一步有什么打算,谢谢!

  陈浩钿(广州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处置“僵尸企业”是我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么多年广州国企还是积累了不少的问题,刚才我说了,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僵尸企业”出清98%,基本完成。剩下的是什么?今年我们要把150多家剩下来的“僵尸企业”通过破产清算的办法出清,还有9家是属于特困企业,我们还要想办法,这是硬骨头,我们非常有信心今年把它搞定。在这个方面,我们也持续了很多年,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目前,我们按照中央的部署,总共要重组出清467户,完成98%,其中关停361,脱困完成了106。做法有几个:

  第一,完善的机制。制定了相关的方案和认定的标准、出清的方式、推进的思路,有计划地出清,分类别。

  第二,发挥托管处置的作用。我们专门有一家平台公司叫工业发展集团,由它来承接我们“僵尸企业”的处置,使我们整个工作能够有人抓有人跟,有一个平台载体。

  第三,在各级法院的支持下,建立了破产清算的绿色通道,通过该通道,我们加快了对“僵尸企业”的破产清算的司法进程,这个办法比较快又比较彻底,今年我们剩下150多户还是按破产清算的办法来做。

  最后,我们还联合有关部门特别是人社部门、税务部门做好职工的安置,做好“僵尸企业”房地产摸查清算清缴房产税和相关税费的工作,因为“僵尸”就是已经没有功能,只剩下一个壳,你要出清的话,要把这些税务问题、人的问题处理好,就是我们其他部门要配合,最后我们有专项资金来解决出清。去年用了2千万,今年还会安排资金来支持清算的完成。

  第二个问题是混改,现在比较热,我们的混改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其实已经有两个60%的概念。第一,企业的混改率已经达到66%,第二,混改企业对国企的贡献度65%。接下来我们想通过三年努力,我们已经在制定了三年计划,改革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一直到2020年,我们的这个目标达到70%以上。具体来说,我们会有一些办法来提高推动混改,主要措施之一就是用上市,这是主要的途径,用IPO这种途径来实现混改的进步。

  大家知道公众公司的治理是相对比较完善的,那么我们把上市公司作为我们混改的主要形式,主持我们的国企整体或主业上市、借壳上市、新三板上市,用资本市场优化配置,去年4家上市筹集了86亿,整个国企已经有25家上市平台,市值接近5千亿,这是主渠道靠上市,规范治理,把我们的好东西都通过上市来实现。

  第二,上市以后也要做“二次混改”。去年我们的“二次混改”成绩也是非常明显的,有6家上市公司进行了“二次混改”,包括9家上市公司完成11次的定增,涉及了600多亿资金,特别成功的是广汽集团,通过定增150亿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历史上最大金额的融资,减持大概不到10个点,社会上拿回来150亿,这150亿我们又可以做更大的活,包括我们现在支持的互联网汽车、新能源汽车的一些项目,把在市场上拿回来的150亿,又投到新的产业、新的技术、新的产品上。广药也引进了马云的基金,这是二次混改。

  第三,接受社会资金。去年我们一共引进了149亿非国有资本,占引进资金总额的9成,累计这三年一共有非国有资金420亿。

  第四,混改还有一招更厉害的,就是要在我们高科技企业中,广泛地实施员工持股,因为这都是轻资产,都是靠知识、技术、人才来发展的。我们说我们去年有4家企业已经推行了员工持股,这都是高新技术的,包括建科院,珠江钢琴是专门做音乐培训教育的。另外一个制造业之外的增长点,这都是高科技含量非常高的,这样的话还在我们的广电运通、海格通信、广药白云山等等这些地方也实现员工持股,也推行股权激励,像广汽的股权激励,有效激发管理层和核心员工的活力。这样就把我们整个混改通过这四条路能够发挥混改更大的功能和作用。

  广州日报:请问市财政局,自去年以来在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发展方面,财政局有什么具体的举措?

  朱建华(广州市财政局巡视员):谢谢你提出的问题,我们局为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降低广州市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我市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广州市创新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十条措施》《广州市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实施方案》《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按照上述文件要求,市财政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支持我市产业发展。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在以前年度降费措施基础上,2017年取消或停征房屋转让手续费等4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公安部门部分证照收费等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减免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3项政府性基金。上述减免政策实施后,可为企业、个人持续性减负逾76亿元。刚才那些都是地方财政性的措施,还不包括税这块,主要是行政性事业收费这块。同时,市财政深入贯彻《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文件精神,在国家和省规定的税额幅度内,牵头起草并以市政府名义公布我市降低城镇土地使用税适用税额标准方案,自2017年1月1日起降低我市城镇土地使用税适用税额标准,自2018年1月1日起降低我市车辆车船税适用税额标准;并与税务部门共同贯彻落实国家各项税收优惠,切实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二是支持企业加大技改研发投入力度。2017年投入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及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资金15.2亿元,采取贴息、事后奖补等方式支持企业新一轮技术改造,支持制造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加快转型升级和市场开拓,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降低成本;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8.38亿元,加大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提高创新资源产出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投入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和新能源汽车研发资金18.6亿元,促进我市新能源汽车研发平台建设,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

  三是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广州市创新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十条措施》,市本级财政分两年投入5亿元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分两年投入5亿元支持设立再担保机构,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再担保服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安排专项资金对企业首次进入证券市场挂牌或新发行债券等予以奖补,对中小微企业担保费用予以补助,对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能力提升项目予以扶持等一系列政策。

  2018年,市财政将继续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安排广州市“中国制造2025”产业发展资金和新兴产业发展资金27.2亿元,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安排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补助资金10亿元,加快5个高端汽车零部件基地建设;安排总部经济奖励资金2.52亿元,进一步推进总部经济发展。

  香港商报:请问市财政局,我们了解到广州市2018年部门预算的公开中,绩效目标公开成为了一个亮点,能否请财政局的朱局长介绍这方面的详细情况,以及在绩效目标公开之后,有哪些具体的跟进措施?

  朱建华(广州市财政局巡视员): 2018年,我市预算绩效目标公开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是实现绩效目标公开全覆盖。据统计,本次公开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支出的项目绩效目标8,089项,实现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项目绩效目标公开的全覆盖,为加强预算公众监督创造条件。

  二是加大绩效指标公开力度。在去年市残联、市知识产权局启动全过程绩效管理试点的基础上,将市发改委、市教育局等12个部门纳入2018年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范围,要求上述部门在公开一般公共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的基础上,一并公开项目绩效指标。12个部门共公开一般公共预算项目绩效目标及指标2,147项,占项目总数的26.54%,推动绩效目标公开更加具体量化。

  三是提高公开质量。12个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部门公开的绩效目标清晰、明确,绩效指标设置水平较以往年度有明显提升,所有项目的绩效指标个数均在4个以上,且基本达到量化要求,为后续开展预算项目执行和评价提供标尺。

  四是强化部门责任意识。通过预算绩效目标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强化各部门“花钱问效”的责任意识,推动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升。

  下一步,我局将对照公开的绩效目标,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重点要加强三个工作:一是加强绩效运行跟踪。定期分析和预测项目绩效运行趋势,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确保预算绩效目标的实现。二是开展项目绩效评价。通过绩效自评复核、第三方评价等方式,督促各部门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客观反映项目资金使用绩效情况。三是加大结果应用力度。探索在部门决算中反映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公开绩效评价结果,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下年度预算的参考依据,谢谢!

  广州电视台:请问国资委,刚才您谈到有外派监事制度,请问出清成效方面有没有详细的成效可以介绍。国务院的改革方案当中有提到一些国有企业,然后领导的一些经济责任的审计和监事会的职责会划入审计署,请问国资委这边有什么样的看法?

  陈浩钿(广州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监事会体制改革确实是去年国资委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个工作亮点,那么在这方面我们监事会处花了很大的精力,也成为了我们去年国资委在省国资委介绍经验的一个工作,我们今天的监事会处的处长也来了,有一些更详细的情况,你可以向他了解,他比我知道得更多,但是我可以概括地跟您讲一下情况。

  监事会制度本身历史很长,它既是我们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大家知道《公司法》赋予我们的公司治理格局,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监事会是我们完善治理结构内部制衡非常重要的力量,这是必须的。所以我们作为股东作为政府的出资人,监事会一定要完善,这是内在的要求、治理的要求。

  另外,从监管的角度来说,监事会的制度是我们监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相当于我们的侦察兵、探头,我们可以通过监事会知道企业经营决策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什么隐情、风险,它就发出警报向国资委报告,这是我们监管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我们这个作用一直没发挥好,为什么?过去我们的体制是“三分离”,外派监事的人事编制在市编办,行政的关系在原单位,日常管理在国资委,什么意思?以前我们的监事会主席监事会人员大部分是官员、行政官员派过去的,这里面相当部分是专业的,但是也有不专业的,而且还是由于我们这“三分离”管不好,所以很多监事会形同虚设,没有发挥作用,或者发挥作用不好,怎么办?我们开出的药方,我们提出的经验,两个方面:

  第一,体制改革市场化,不再是按原来的渠道来选这些监事会人员,市场化选聘,统一由国资委管理,全部由国资委一口管理,编制、人事、薪酬待遇、考核、选用。使用化有什么好处?监事会主席、监事会人员是我聘请的,你做不好,可以炒鱿鱼,你有压力,你必须要做好这个工作,但是你拿什么吸引他来?所以我说要给他一个适当的,比较优厚一点的薪酬。而不是像以前的,我是行政机关的人员,我来到这里钦差大臣做好做坏都一样,要打破这种机制,这是决定性的,由于建立了这个机制,所以我们吸引了大批的专业人才进入这个队伍。去年我们招收的40多人是在非常激烈的竞争中选出来的优秀人才,从我们中央机关、省属机关、市属机关和国企一些专业化的机关来了一批干才、专才,是专业化的。你当监事会没有两刷子,报表都看不懂决策、经营都不懂,你怎么监事?这个要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懂行的人做懂行的人,来发挥作用。

  经过大半年的实践,我们认为从实际的效果来看,我们过去2016年和2017年,新体制是6月份才进行的,2016年以前这么多年,提出的监事报告500份,但是我们去年半年没到,提出的是200多份,而且不在于数量的增长,而是质量的提高,我们的监事会提醒是点点到路的,对于我们防范风险、提高治理和监管的效能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将来我们还要坚持做这个事。

  这次中央说要对大型国企,主要是我们中央也有一个监事会办公室,它也是规格非常高的,都是部级的机构,将来为了提高监管效能,提出要理顺国企监管机制、整合监管力量、提升监管效能,对国企长期发展着眼的考虑,就把这块要移到我们的审计部门。那么我们会按照中央的决策来落实配合相关的工作,接下来怎么改,要听中央的,但是有一条我认为市场化、专业化,提高监管,发挥监管的作用,这条路是对的,不管谁管,我觉得都应该吸收新体制的一些合理成分来完善监事会制度。

  主持人:谢谢陈主任的回答,今天市政府部门第7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如果大家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也可以跟进我们的发布单位。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

编辑:郭昊奇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